不知道大家能否記得小時候發生的那些趣事?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最怕的是什麼?
首先,給大家講講我的故事吧。
01
小時候,我是在老家生活,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一次,甚至都模糊了記憶。有一次,我回到家,看到有客人,我很有禮貌的說:「叔叔阿姨好!」然後告訴我:「傻孩子,這是你爸爸媽媽。」後來媽媽走的時候,還大哭了一場。
02
我還有個弟弟,小時候都是在老家,弟弟比我小兩歲,當時還很小,總是喜歡跟弟弟拌嘴,有一次,我跟弟弟拌嘴,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然後我受了委屈,就在門口坐著哭,可是過了很久爺爺奶奶也不來哄我,然後我就站起來說了句:「再不來哄我,我就不哭了。」
這些都是我長大之後爺爺奶奶告訴我的。
後來大一點了,跟著爸爸媽媽來到重慶。跟爸爸媽媽在一起之後。我最害怕的只有一件事——叫我全名。
每次,他們叫我全名的時候,我都覺得超級恐怖,汗毛都要豎起來,然後腦袋裡飛速運轉,我做錯什麼事情了?我哪裡又犯錯了?
小時候,有一個表弟昊昊就是這樣子,每當媽媽叫他全名的時候,他可以說是秒秒鐘放下手裡的事情,有時候,嚇得發抖,但最後,媽媽找他也沒什麼大事兒。我們在旁邊看著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後來,昊昊媽媽發現,每次她叫孩子全名的二十號,孩子都嚇得渾身發抖,還一身的汗,也不敢抬頭看任何人,昊昊媽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原來,昊昊媽媽有一個習慣,平時都是叫孩子小名,高興的時候就叫「寶貝」,只有在要發脾氣的時候,才會叫孩子全名。這樣一來,昊昊媽給孩子名字附帶上了情感,一旦叫全名,昊昊就會意識到自己要被罵。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子的。
不得不說,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單從家長叫孩子名字這件小事上就能反映出很多問題。正常情況下,媽媽都是叫小名,叫寶貝兒;反之,媽媽生氣了,那就一定會直呼孩子全名,這就造成了只要家長一叫孩子全名,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危機感。
聽到全名,這絕對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前方高能,即將有大事發生!而且從叫名字的方式,也能看出平時媽媽的而態度。
如果媽媽總是叫全名,說明媽媽一定很嚴肅理智;如果媽媽總是叫寶貝或是小名,那媽媽一定是感性,將疼愛溢於言表的。
家長要知道,孩子的小名是被親人經常提到的,但是孩子的名字卻是陪伴孩子一輩子的。如果家長總是在發脾氣的時候叫孩子全名,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對自己的名字更加敏感,會變得更加抵觸,更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懷孕知識
那麼,如何讓孩子喜歡上自己的名字?
1、家長叫孩子名字,要區分場合
家長在叫孩子名字的時候,不要由著自己的情緒來。在公共場合,要叫孩子的全名;不管是在親人還是朋友面前,無論是開心還是不開心,都應該叫孩子全名;在家的時候,不管是生氣還是高興,都叫孩子小名。
本來吧,名字這個問題都是無可厚非的,但還是建議在公共場合叫孩子大名。特別是男孩子,否則會讓人覺得這是男孩子是個「媽寶男」的感覺,孩子也會很不好意思。
家長要記住,不要給孩子的名字附帶任何感情 色彩!
2、給孩子取名字不要馬虎任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比撞衫更可怕的是撞名。很多家長為了避免名字重複,給孩子取的名字就特別奇葩。比如:范統、賀赫赫、莫超習、許栩如生......
當孩子長大後是會非常排斥的。實話實說,我現在就比較排斥我現在的名字,因為特別大眾化,很多人都這個名字。
孩子的名字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東西,所以在給孩子取名字的事情上,建議父母不要追求好玩,就天馬行空的給孩子取一些標新立異的名字。如果父母給孩子起的名字特別奇怪或者是叫起來不好聽,孩子會打心底裡對這個名字排斥,而其他小孩也嘲笑孩子的奇葩名字。
現在很多00後,10後的家長為了好聽,於是給孩子取各種偶像言情劇的男女主角的名字,真的已經「爛大街」了。
總之呢,父母在叫孩子名字的時候要區分場合,取名字也不要馬虎任性,不要給孩子名字增添感情 色彩,不要讓孩子對自己的名字產生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