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絞痛的成因,簡單理解,就是心臟處血液不通了。抓住這個問題,很多人就會轉危為安。現代醫學通過介入療法和外科手術,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但是,我們普通人並不能靠在危機時刻到醫院搶救解決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尋找其他的,便於自我操作的方法來改善癥狀。
在這裡,我們為您推薦一款老方子。它源於1801年成書的《時方歌括》。這個十九世紀的清代老方,至今依然煥發著生命力。組方如下:
丹參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上三味水煎取藥汁服用即可。
這個方法適用什麼樣的冠心病患者?簡單來說,患者往往有心絞痛,或者心前區刺痛的感覺,遇寒加重,胸部發悶,同時舌質暗淡,有瘀斑。中醫的角度理解,這類患者屬於血瘀致病。
既然有血瘀,就要化瘀。丹參在這裡作為君藥,重用30克,目的在於利用丹參活血化瘀的功能。中醫認為血瘀則痛。因此化瘀是止痛的有效手段。不過,丹參性涼,而寒涼對血瘀有加重和誘發的危險,所以這裡用檀香和砂仁來溫中行氣。這是此方的高明之處。這樣既避免了丹參性寒引發血滯的危險,同時還從行氣的角度加強丹參化瘀的功效。總之,這個辦法直中病機,屢獲奇效。
19世紀的清代老方也經過了現代醫學的臨床驗證。研究發現,這個辦法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抗低壓缺氧的能力,改善心肌的收縮力,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有顯著的緩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