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韓正在給中國布一張大網是當前的局勢,但事實上這張大網最初的動力和當前的掌控者就是美國。
如果大家記得,在2009年8月日本民主黨鳩山由紀夫執政後,中日韓自貿區開始加速推進。這一方向讓美國非常緊張,很快鳩山由紀夫被趕下台,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開始實施,2010年9月日本在釣魚島抓捕中國船長詹其雄引爆釣魚島危機,正在加速緩和的中日關係戛然而止,自此日本成美國反華先鋒和橋頭堡。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至於韓國,美國自2010年來都在積極推進美日韓聯盟和「薩德」部署,韓國剛開始不同意,但突然2010年3月的「天安號事件」讓一切都改變了,本來趨於緩和的朝韓關係驟然敵對了起來。半島局勢突然開始走向惡化,「天安號事件」是里程碑事件。
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在推進美日韓聯盟方面有突破,但在部署「薩德」問題上很保守,並在任期最後階段登上日韓爭議島嶼竹島,從而在韓日關係上定下一顆釘子。接下來的朴槿惠,就是通過疏遠日本並拉近與中國的距離從而實現了戰略平衡。然而,美國不斷施壓和朝鮮不斷搞核試驗,最終讓朴槿惠失去理智決定引進「薩德」。朴槿惠今天就被最高法院宣判了,看樣子凶多吉少。一旦被彈劾下台,接下來就是被審判,受賄兩億多人民幣這個罪再加上其它多項罪名,這輩子可能都會在牢里度過。這真是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天安號事件」圖解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國從中策劃並實施的,一個東亞中日韓整合的好局就這麼被美國給破了也的確是有些遺憾,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2009年歐巴馬第一次訪華時要和中國搞G2,中國當然不能答應,之後美國就起意如何遏制中國。就在這個時候,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造訪白宮,告訴歐巴馬和希拉蕊得遏制中國,於是美國立刻在2010年開始實施亞太再平衡。以美國的實力、對日韓的影響力及與日韓的特殊盟友關係,決定了美國有能力掌控日韓,並將中日韓推進的整合給破壞掉。仔細想想,2010年3月「天安號事件」發生破壞了半島趨於緩和的關係,2010年9月「釣魚島事件」逆轉了走向和解的中日關係,這兩個事件都是標誌性的,對中日韓關係變化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現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在東亞的力量已經由過去的美國單槍匹馬發展到了美日韓三國。從現在局勢看,美日韓的確是在給中國布一張大網,其目的就是要在地緣上、軍事上將中國摁在第一島鏈之內,並以此為支點在兩個方向切斷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一個方向是,在南海用軍事手段遏制住中國,將中國摁在南海北端,從而切斷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另一個方向是,從中東大亂開始由中東到中亞、東歐,阻斷「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推進,所以我們看到美軍又開始覬覦中亞了。
美日韓的大網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政治。
以美國為核心,形成穩固的美日韓聯盟。在這個聯盟體系中,如果日本是兒子,那韓國頂多是個乾兒子甚至是孫子,三角關係中韓國地位最低,位置卻最靠前,將最先成為犧牲品。這一政治聯盟體系因中美博弈必然會導致內部政治角斗,韓國政治經濟有發生體系崩潰陷入動盪的風險。
第二層:軍事。
以部署「薩德」為契機,構建互聯互通的情報信息鏈和統一指揮鏈,形成對中國的軍事體系壓制。在這個體系中,韓軍直接被美國指揮,日均則聽從美國指揮。
第三層:經濟。
中日韓自貿區雖然還在談,但基本上是裹足不前的狀態,只是大家給彼此留條後路而已。中韓自貿區在朴槿惠時期簽署,但中韓關係因朴槿惠同意部署「薩德」後很多具體談判都停滯了。接下來,由於韓國實質性部署「薩德」,中韓經貿關係必遭重創,中韓關係未來可能呈現「准斷交」的冷戰狀態。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會推動和日本、韓國等國構建雙邊的貿易投資協定,然後逐漸一步步破壞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投資關係,並最終在經濟上孤立中國。
這三個層次和歐巴馬時期的目的是一樣的,但實現手段存在一定差異,這個差異主要體現在經濟上,政治和軍事上特朗普政府基本延續了歐巴馬時期的方向。
中東地區
未來,美國的大網還會繼續擴展,目標對象包括澳大利亞、東協國家等。因此,美國在未來遏制中國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另外,我們還應注意到,美國在積極敦促盟友增加軍費,特別是北約盟友。美國大幅增加軍費,同時要求盟友大幅增加軍費,美國這麼做根本目的就是要增強自己可以調動的軍事力量,並在地緣局部形成對對手的壓倒性優勢,並在關鍵節點用強硬手段進行突破。譬如,中東方向就是美國想突破的點,對此我們要保持足夠高的警惕。
那麼,針對這張大網,中國該如何將其捅個大窟窿呢?中國需要在如下五個方面實現突破:
一、南海方向:
在南海,務必實現進一步的軍事突破,至少我國在軍事上要能夠掌控住南海,這必須是在考慮美日等國合力的情況下。只要我國掌控了南海,那麼21世紀絲綢之路上就沒人能攔得住中國。因為,掌控了南海就相當於我國掌握了反擊西方圍堵中國的手段。
二、半島方向:
在半島方向,中國對韓國還是需要拿出魄力和力度,不能讓「薩德」的部署了就完事了。雖然,中國接下來對付「薩德」還是有一系列辦法,但再怎麼樣這是對中國的戰略傷害,而且短期內中國也不可能完全消除X波雷達對中國偵察所帶來的危害。所以,中國需要拿出魄力,狠狠地給韓國來幾記重錘。
據最新消息,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3月7日表示,部署「薩德」會讓中韓兩敗俱傷,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所以他如果當選總統將取消部署薩德。
李在明接受採訪視頻
李在明說這句話有三方面原因:
1、他是真認識到了部署「薩德」對韓國的危害。
2、韓國反「薩德」的力量不小,他希望能獲得這些人的支持。
3、促使中國削弱對韓國的抵制要,避免進一步傷害韓國經濟。
之前,另一位支持率處於領先地位的總統候選人文在寅也明確表示反對薩德,估計不久之後他也會有類似李在明的表態。那麼,這些韓國政客的話值得信嗎?他們上台真的能終止薩德部署嗎?
在筆者看來,希望比較渺茫,「薩德」已經到了韓國,再想讓美國拉走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美國國內反彈力量極大,給予美國足夠大的政治壓力;二是中國在技術上徹底解決薩德對中國的戰略威脅問題。然而,現在第二個條件恐怕是不成熟的,但中國應該盡最大努力把第一條發揮充分,也就是說製造足夠大的政治壓力。
如何給美韓製造更大的政府政治壓力,主要就是讓韓國充分品嘗到部署「薩德」的苦果,然後讓韓國民眾去反對薩德、反對韓國政府,當這種力量足夠大時,不排除「薩德」還有擱淺的可能。
三、日本方向。
安倍修憲的路線是不會更改的,日本作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橋頭堡和先鋒官是必然的,日本會不斷尋找機會給中國製造麻煩。在美日韓為中國織的大網中,日本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中國需要在日本方向給日本足夠大的政治和軍事壓力。
安倍修改憲法舉動遭到國內民眾強烈抵制
如何給日本足夠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壓力,一是中國應該挺進日本海,爭取和朝鮮溝通重新拿回清津港,在日本海形成對日本的壓力;二是與俄羅斯加強合作,強化中俄在日本海的軍事存在。
四、中東方向。
中東方向對美國來說極其重要,而且美國在遏制住中國、穩住東亞態勢的情況下,在中東很可能會大打出手。在現階段,中國要加大中東秩序衝突的力度,要提升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中國在中東提升影響力是很有利的,因為中國是能源進口大國,中東大國主要都在做石油生意。中國要在中東方向盡力對沖美國的戰略計劃。同時,中國應和俄羅斯合作參與引導中東格局的進程當中,絕不能讓美國在中東和西太平洋都得意。
五、擴軍備戰。
對中國來說,其實已經沒有選擇,就是擴大軍事投入,推進軍事裝備的現代化。譬如,以「薩德」為例,既然部署幾乎不可逆轉,那麼我們只能儘量以我為主,在軍事技術能力上加大投入和加強針對性研究,對沖「薩德」的存在。在這裡,特別需要在兩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干擾手段上,要儘量能對「薩德」的X波雷達形成電磁干擾的壓制能力,在技術上廢了它。譬如可以通過空中、海上及38線附近部署相應的干擾設施等;二是加強核能力,要讓我國的戰略核反擊能力大幅提升,特別是戰略核潛艇方面應該快速加強能力。
中國空軍殲-20戰鬥機正式服役
當然,在常規力量上,我們也應該根據國家需要繼續加快推進軍事現代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加速重組的大背景下,軍事力量在博弈中的重要作用將會越來越凸顯,世界各國比拳頭大的時代並沒有過去。譬如,就在「薩德」確認部署後,央視就報道了包括J20 在內的一大批新裝備服役和形成戰鬥力的消息。很顯然,這是給某些國家點顏色看看。
六、加速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美國遏制中國並試圖對中國戰略進行分化、切割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在海上遏制住中國的情況下,在陸地上把中國和西方融合的路線給卡住。所以,對中國來說,要盡一切努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要受任何美國遏制中國的干擾。對全世界來說,大家希望看到的是合作共贏而不是你死我活。所以,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是得人心的,是可以和美國爭取時間的。換句話說,就是當中國在海上與美國完成良好對沖,那麼在陸地上美國將不可阻擋。
一帶一路,橫貫歐亞
我國不能受美國情緒的干擾,要立足自身推進突進戰略。對中國來說只要時間充分,中國什麼奇蹟都可以創造!!!
只要這些事情都做好了,那些針對中國的所謂的大網必然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