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子專調陽虛,怕冷、腸胃不好、宮寒痛經、失眠多夢者,速看

@ 2017-03-10

這個方子專調陽虛,怕冷、腸胃不好、宮寒痛經、失眠多夢者,速看

今天養生君要講一個專門調理陽虛體質的方子,體寒怕冷,腸胃病,宮寒痛經,失眠多夢之類症狀的朋友,請耐心看完本文。

很多人一聽陽虛這種術語,又要暈了,所以在講方子前,我們要先來普及下,如何識別陽虛。

如何辨別陽虛還是陰虛?

1、陽虛:手腳冰涼,寒濕重;陰虛:手腳心燥熱出汗,喜冷怕熱。

陽虛,直觀理解就是陽氣不足,猶如天上沒有太陽,容易惹寒濕,四肢不暖,總比別人怕冷,晚上睡半天睡不暖和。

陰虛相反,陽多而陰少,猶如在大太陽下,渾身燥熱,手心腳心出汗,甚至冬天都手心出汗。沒錯,這說的就是養生君自己,我就是冬天都出汗。

2、陽虛:脾胃虛寒,難消化;陰虛:胃熱,消谷善飢

陽虛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吃東西不太消化,吃生冷容易腹痛腹瀉。我父親就是典型的胃寒,用了一段時間的我推薦的方子,症狀減輕了很多;

陰虛相反,胃火燥熱,火能消谷,消化太好,就容易餓啦。

3、陽虛:身材虛胖,大便不成形;陰虛:體形偏瘦

陽虛患者容易沾惹濕氣,加上吃東西不消化,久而久之,小肚子就出來了,身材胖,四肢沉重;

陰虛呢,消化太好,津液缺乏,就容易乾瘦。

4、陽虛:宮寒痛經,婦科疾病;陰虛:津液不足,經少尿黃

陽虛易寒,寒若停留在子宮,容易形成宮寒,小腹冰涼,而子宮連著整個生殖系統,宮寒容易引發痛經,月經不調等,最嚴重的會引發不孕,即使懷上孩子,孩子也是住在「冷宮」。

陰虛,則津液不足,最明顯的是從皮膚上來看,陰虛容易皮膚乾燥,陽虛容易皮膚油膩。因為津液不足,則經量少,尿色過黃。

5、陽虛,失眠多夢,睡不沉;陰虛,夜間口渴,盜汗

陽虛患者容易失眠,睡不暖,睡不沉,睡醒後腰酸無力,精神不好。

陰虛燥熱,所以容易夜間盜汗,夜間口渴,這樣的患者,建議每晚可以睡前嚼一小把枸杞子,枸杞滋陰,可以緩解夜渴症。

對照上面,知道自己是陽虛後,怎麼調?

本篇主要講調理陽虛,陰虛我們下次再講,下面介紹調理陽虛的方法:

飲食調理:進補熱性食物

多食具壯陽效用的食品,諸如羊肉、狗肉、雞肉、韭菜籽、桂圓等。北方寒冷,可補溫熱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而南方氣候較溫和,應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才更加適合;而且要儘量少吃寒性水果如梨、西瓜、荸薺等。

溫補腎陽的藥物有很多,大多是熱性藥物,如附子、肉桂、鹿茸等,其中最著名的溫補腎陽的藥物就是中成藥裡面的桂附地黃丸。附子可用來煲湯,比如羊肉附子湯。

每天泡腳:寒從腳底起

泡腳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浸泡20分鐘左右,就會感覺到全身發熱,這說明血液循環暢通後身體開始發熱。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有氧運動:動則生陽

慢跑、快步走、跳繩、跳迪斯科、打太極拳等,都會讓全身各個部位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但不可運動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大量的出汗,會「發泄陽氣」,起到相反的作用。

保證充足睡眠

每天至少要保證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儲藏陽氣,陰精蓄積。

推薦一個補陽特效方:南師肚臍貼

最後要講的就是開頭說的方子。這個小方子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南懷瑾先生講法時跟弟子講到的,後來收錄在他的著作《我說參同契》第54講中,大家可以在網上查了對證。以下是書中原文,摘錄在此,給大家看看:

「用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乾的叫桂圓)、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麼大,放在肚臍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們的肚臍,肚臍會吸收的!」

南懷瑾先生公布的這個處方,全是大熱之藥:桂圓肉、花椒以及艾絨。肚臍總理人體諸經百脈,可以通調周身之經氣,其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筋膜直接相連,皮膚最薄,最易於藥物皮膚吸收。

這個方子公布以來,很多人嘗試過,包括淘寶上也有很多客戶用過,總結下來,基本上90%的人有效,只有有的剛用兩三天就有反應,有的要用半個月後才有感覺。當然也有少數沒效的,畢竟每個人體質不同。

特別說明:這個方子男女均適合,但孕婦禁用,女性月經期間停用。

建議睡前用,取適量放在肚臍,用醫用透氣膠帶貼上,天亮起床時記得撕掉,不然容易上火。如果有上火現象,可以加貼腳底的湧泉穴,引火下行。貼上睡覺,肚臍周圍暖暖的,非常舒服,睡得香,而且睡覺中調理陽虛體質,調理胃寒、宮寒、寒濕等問題。

艾絨

大家可以在家裡自己做了試試,但材料一定要買好的,一次多做些,多用一段時間。南懷瑾大師說過,這個方子不能拿去賣錢,方子免費介紹給大家了,但如果嫌製作麻煩的話,也可以買成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