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抽菸很厲害卻沒得肺癌,有人戒菸後得上了肺癌?

@ 2017-03-09

為什麼有人抽菸很厲害卻沒得肺癌,有人戒菸後得上了肺癌?

平常碰到有些長期吸菸患者,呼吸科醫生都會果斷建議戒菸,可有些患者會說"那戒不得,已經吸菸那麼久了,戒菸後會導致這樣那樣的毛病,而且還會因此得肺癌""某某朋友就是戒菸後不到2月就查出肺癌"。果真如此嗎?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介紹一個腫瘤學中的重要理論---「腫瘤的二次打擊學說」,即:所有腫瘤的產生都要有兩個必然條件,一是先天的基因條件;另一個是後天不良因素的影響。單獨其中一個因素不會導致腫瘤的產生,只有基因和後天因素協同作用才會導致腫瘤。通俗的講,如果一個人的基因條件足夠好,即使外界環境再差,這個人也不會得腫瘤,比如的史達林和邱吉爾嗜煙酗酒也沒得肺癌;但如果一個人的基因條件太差,不論他怎麼小心謹慎,也還是會得腫瘤。而我們大多數人的基因條件都介於以上這兩種人之間——如果小心預防則不會得腫瘤,如果不小心接觸到,甚至長期接觸致瘤因素,就會產生腫瘤。而我們一般人還是要小心謹慎的過健康的生活。

為什麼有些人戒菸後很快就發現得了肺癌?首先,戒菸的確可以降低肺癌的發生率,但下降得非常緩慢--停止吸菸5年後,患肺癌的危險性可降低50%,戒菸15年後肺癌的發病率才降至和不吸菸者相似的水平。其次,腫瘤的發生髮展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從單個細胞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後產生突變到形成足以讓我們能夠發現的腫瘤一般要經歷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現在發現的腫瘤是5年前的不良因素刺激導致的。有些人戒菸一二年甚至一二個月之後就發病,查出肺癌,於是誤以為戒菸導致肺癌的發生。有些長期吸菸導致菸草依賴者,戒菸之後的會出現身體不適,這時他們往往會去醫院就診求治,一查,有的就查出問題。因此,戒菸後再得肺癌,並非是戒菸的錯。假如不戒菸,也一樣會患肺癌,甚至有可能發生的時間還會提前。

戒菸會導致體重增加嗎?

很多戒菸的朋友,的確身體胖了不少。這是因為菸草中的菸鹼、尼古丁類物質在經常吸菸的人的大腦中與腦啡肽結合後形成了耐受性,並能抑制大腦中的飢餓中樞,使吸菸者在這些物質的作用下,減少了飢餓感,減少了攝取食物的慾望,只要經常吸菸,身體基本保持原樣(不包括身體的先天因素);一旦停止吸菸,隨著體內的毒素減少導致其他器官的機能恢復正常,人就有飢餓感,食慾大開,人必然會發胖。另外戒菸後,原來親密接觸煙的嘴,更是閒不住,需要大量的零食來填補,食用的零食越多,攝入的熱量就越高,身體發胖越快。

另一方面,有科學家調查發現,一些菸民在戒菸後卡路里攝取量減少,但是體重仍然有所增加。這可能是由於戒菸導致人體的腸內菌群發生了變化,進而影響體重變化。肥胖者腸道內存在著兩種常見的細菌群,分別是變形菌門和擬桿菌門,這兩類細菌極易分解腸道內難以消化的食物纖維,最終導致這些食物纖維不能被排出體外,而是直接被轉化為能量儲存在體內。

一項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表明:吸菸者以及不吸菸者的腸內細菌群構成基本沒有太大變化,而剛戒菸的人腸內的變形菌門和擬桿菌門數量卻大幅增加。最終結果顯示,剛戒菸的人在飲食習慣不變的條件下,平均體重比調查前增加了2.2kg。

所以戒菸後體重增加是正常現象,但也是可以自我控制的,不會太嚴重,一般在10周左右可恢復正常,不要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擔心。在選擇戒菸替代食物時可多考慮水果、蔬菜等低糖、低熱量的食物,或嚼嚼無糖口香糖,少吃巧克力、薯片等高熱量零食。多進行一些規律運動也是非常好的方法。早晨鍛鍊還會在增強心肺功能的同時增強大腦供養量有助於人體免疫系統活躍,分離殘留在大腦腦啡肽中的外源性致癮物;

可以用抽電子菸戒菸嗎?

很多菸民都知道吸菸危害健康,讓自己成為不受歡迎的人,還讓自己背負額外的經濟負擔,但他們反覆戒菸都失敗了。很多人於是希望通過電子菸來替代香菸和輔助戒菸。電子菸大多做成香菸的樣子,內含尼古丁、丙二醇以及一些香料,產生類似香菸的味道,但不含有害的焦油和懸浮微粒,也不產生二手菸。很多人用後反映:呼吸改善了,身體也好了。

但美國前布朗大學醫學教授馬修·埃德隆博士認為,電子菸的尼古丁是不安全的,具有高度的成癮性,還會讓血壓上升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儘管電子菸的尼古丁對心血管的影響似乎小於香菸。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認為,電子菸的使用還未得到合適的臨床試驗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持類似觀點,但不否定電子菸可能有輔助戒菸的作用。一些研究成癮的專家認為,電子菸會令兒童上癮,讓菸民依賴尼古丁。

所以對於電子菸目前權威衛生機構認為其作用仍有待證實,它也有成癮的問題。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戒菸方法?

發表在英國《柳葉刀·呼吸醫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表明,通過驗血測定吸菸者體內分解代謝尼古丁的效率,可幫助選擇最為有效的戒菸療法,從而提高戒菸成功率。

吸菸者代謝尼古丁的效率會影響到戒菸成功率,代謝效率高者在吸菸後體內尼古丁水平會迅速下降,導致他們很快就想再吸一根,這些人想要戒菸也更為困難。

為進一步探明這一代謝效率對不同戒菸療法效果的影響,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徵集了1246名試圖戒菸者,其中尼古丁代謝效率較高者和較低者基本各占一半。在為期11周的戒菸治療中,這些人被隨機分為三組,一組採用尼古丁貼片,一組服用非尼古丁替代藥物伐尼克蘭,一組只使用安慰劑。治療結束後,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長達12個月的跟蹤問詢,考察戒菸效果。

結果顯示,對於尼古丁代謝效率較高者,服用伐尼克蘭的戒菸成功率是使用尼古丁貼片的約2倍,代謝效率較低者接受兩種戒菸療法的成功率相當,但這一人群服用伐尼克蘭出現副作用的比率整體偏高。

研究人員說,全球每年約600萬人死於與吸菸相關的疾病,儘管試圖戒菸的人越來越多,但約65%的人在結束戒菸治療後一周內就開始復吸。新研究表明,通過簡單的血檢測定尼古丁代謝效率,有望幫助戒菸者在提高成功率和降低副作用之間做出最佳選擇。

關於戒菸的幾個數字

任何時候開始戒菸都為時不晚,因為停止吸菸後,人體各個器官的變化都是立竿見影的:

8小時內,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就會減少到正常水平,血液中含氧量亦增至正常水平;

24小時內,心臟病發作幾率減少;

48小時內,神經末梢再度開始生長,嗅覺和味覺增強;

72小時內,支氣管不再痙攣,呼吸較為順暢,肺活量增強;

1至9個月內,咳嗽、疲勞、氣喘等症狀減輕,體力增強;

戒菸1年後,患心臟病(例如心肌梗死)的風險將會減少一半;

戒菸15年後,各種風險和不抽菸的人一樣;

在35歲至39歲時戒菸,男性能增加5年的預期壽命,女性能增加3年的預期壽命;

不論男性或女性,即使是在65歲以後戒菸,也能增加他們的預期壽命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