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炫耀「一箭104星」 英媒:與中國比就是小巫見大巫

@ 2017-03-08

核心提示:英媒稱,印度在打入利潤豐厚的商用空間產業方面已取得了小小的進展,但這些備受媒體關注的成就,比如上月的火箭發射,與中國對載人空間站和送機器人登月任務的投資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道 外媒稱,印度2月用一枚火箭發射104顆衛星後,國內對此大加炫耀,但印度取得的這一進展與中國航天計劃相比,不在一個級別上。

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6日報道,印度打破一枚火箭所發射衛星數目的國際記錄時,該國總理莫迪稱讚這是個「非比尋常的成就」。

在印度,「world record」(世界紀錄)這個詞成為Twitter網站上的熱門詞彙。印度的Twitter粉們用「jai ho ISRO」(即「為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歡呼」)這句口號來表達他們的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自2014年掌權以來,莫迪對規模12億美元的空間計劃極為重視。2014年,印度向火星發射了一顆衛星——此舉是上屆印度政府的構想,但被印在了新版2000盧比紙鈔的顯著位置。對許多印度人來說,該計劃代表著印度的地緣政治實力和雄心。一名Twitter用戶發帖稱:「世界看到的是:ISRO能夠一次發射104顆衛星。而中國和巴基斯坦明白的是:印度還能夠一次發射104枚彈頭。」

不過,報道稱,這一大肆炫耀掩蓋了一個不那麼拿得出手的現實:印度在打入利潤豐厚的商用空間產業方面已取得了小小的進展,但這些備受媒體關注的成就,比如上月的火箭發射,與中國對載人空間站和送機器人登月任務的投資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福德姆大學教授阿西夫·西迪基(Asif Siddiqi)表示:「中國空間計劃的運作規模與印度完全不同。不論從年發射次數還是年投資規模來說,中國空間計劃都要大得多。就提高實際能力而言,中國空間計劃做的要多得多,其軍事層面的意義也明確得多。」

他還表示,印度能夠創下這一新紀錄(是俄羅斯保持的「一箭37星」原紀錄的近3倍),完全是因為所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很小。

中國試圖趕超美國的空間成就,而印度則制定了更為保守的目標。

據稱,印度空間預算中花在長期探測項目或國際競爭上的錢不到5%。大多數錢主要花在環境天氣預報或導航等服務國內的任務上。

對於想向太空發射衛星用於地圖或電視轉播等商業目的研究的企業來說,商用空間產業是個很大的增長領域,印度在該產業中所占份額為0.6%,而中國為3%。根據行業機構「衛星產業協會」的數據,美國是這個價值54億美元的產業的最大客戶。

西迪基還表示:「我認為,這次發射得出的主要結論是:(印度)火箭是世界上最可靠的中型衛星發射工具之一。全球能創下(它)這樣紀錄的火箭極少。印度工程師應該為此感到驕傲。」

圖說: 2月15日,人們在印度東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達島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附近觀看火箭發射。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15日說,當天上午成功發射了搭載104顆衛星的運載火箭。這打破了此前由俄羅斯保持的「1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新華社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