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用一百多顆衛星為最新飛彈打航母提供支持,對全球任意地點具有10分鐘的訪問能力,東風-21D未出戰已經過時
中國已經開發和部署了少量一個專用的反航母作戰部隊,即DF-21D中程彈道飛彈。 中國還開發了第二種反航母飛彈,即DF-26中程彈道飛彈。中國這兩種的反艦彈道飛彈類型,都具有可機動的再入彈頭,並且正在開發偵察打擊一體設計。
2015年9月3日的閱兵展示了近12種彈道飛彈變體,包括DF-21D和DF-26。五角大樓2016年的報告指出,中國繼續在2010年開始部署的DF-21D。 DF-21D的射程為1500公里,裝備有分飛彈頭給予解放軍在西太平洋攻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船舶的能力。中國官方透露2016年2月上半月,DF-21D參與了華南地區的一次十車模擬發射演習。
五角大樓在2010年公開預測中國的DF-26,打擊範圍為3,000-4,000公里,足以打擊關島和周圍海域。
2015年11月,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兩位研究員的文章透露了迄今為止最權威的DF-26性能數據,文章稱,DF-26可以快速移動,並且對發射地點的沒有嚴格要求。研究人員稱,DF-26扁圓體,對時間敏感,目標如水面艦艇,特別是DF-26可以在最後一分鐘精準攻擊,一旦航母的運動信息被獲取,意味著航母再也無法逃脫。西方認為這段話表明DF-26的太空偵察系統可以看到大部分海洋實況。
DF-26還具有許多「快速」功能,如核與常規彈頭快速切換,快速道路運動,快速啟動準備,快速移位和撤回。 這些特徵適合決定了東風-26的勝利機制。 正因為如此,DF-26具有更大的威懾力和真實戰爭力。一些分析家指出,DF-26的打擊範圍是DF-21D的兩倍,其攻擊的範圍可以擴展到第二島鏈。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公開報告中國對DF-26反艦彈道飛彈進行過綜合海上打靶測試。 網際網路傳言稱,衛星照片顯示中國至少進行了四次彈道飛彈打航母試驗。 從2006年9月6日開始的衛星照片中,在中國西北戈壁沙漠中對一個混凝土模擬航母甲板進行過一個或多個測試。
西方推測中國反艦彈道飛彈,與退役的美國潘興II相似。
中國專家已經徹底地研究了潘興II ,包括其末端引導系統。 西方估計中國可能很好地在解決了許多特定技術,包括飛彈的形狀和異常大的機動翼。 除此之外,中國的公開論文也透露了相關參數和能力細節。 這些中國技術文獻 許多包含反艦彈道飛彈基本研究,演示了用於計算機動的數學算法。 一些文獻似乎直接整合了潘興II相關圖。
中國已經具備初步C4ISR能力,並且正在擴展和整合該架構,足以為DF-26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
首先,反艦彈道飛彈打航母需要地波超視距(OTH)雷達支持,它集成來自多個來源的不同信息。
超地平線雷達(OTH)又稱超視距雷達,它利用電磁波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的反射、或電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繞射來探測目標。OTH雷達一般工作在短波波段,工作頻率為3~30MHz。這種雷達最重要的優點是,能從電離層(高度80~360公里)到地(海)表面,全高度地探測空中目標(飛機、飛彈)和海面目標(各種艦船),探測距離遠達800~3500公里,覆蓋面積大(單部雷達60°方位扇區可達560萬平方公里),具有天然抗低空突防、抗隱身飛行器、抗反輻射飛彈等優點。它能使國土防空(海)的預警時間提高到小時級。
據報道,中國自1986年以來一直在OTH-B上工作。 今天,中國至少有一個OTH-B雷達正在使用中,另一個在建。 在未來幾年,中國幾乎肯定會希望並實現覆蓋其整個海上邊界的一套OTH-B雷達。 這些超視距雷達可以輕鬆發現海上航母蹤跡。
另外,基於低地球軌道成像衛星,可以在預先指定的區域的快照。
中國衛星系列中的三個--遙感系列,高分系列和吉林一號組星 - 特別與海上監測和航母目標有關。 中國的偵察系列衛星超過30顆目前正在運行,可以提供多波長,連續中等解析度,軍事目標的全球圖像。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推出了40個遙感衛星 ,其中遙感 -30於2016年5月15日發布; 這些衛星中絕大多數在軌道保持運行。 遙感 -9/16/17/20/25-A,B和C星群可能構成中國航天跟蹤和目標ISR網絡中最大的一部分。 按照簡氏的說法,每個 地球觀測衛星和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以及電子情報衛星專為外國軍艦的定位和跟蹤而設計。 他們被認為是能夠找到和跟蹤大型西方軍艦,提供準確的定位數據,為陸基DF-21D/DF-26提供為目標。其中電子情報衛星將提供精確的指向矢量,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將處理該位置,並且由地球觀測衛星將確認目標的身份最後形成三維數據坐標。
最後,2015年10月,中國推出了吉林遙感系列的前四顆衛星。到2019年,中國計劃有16個吉林衛星在一個全球網絡中運行,能夠提供三到四個小時的數據更新。到2020年,這將增長到60顆衛星,更新時間30分鐘,這對於反艦彈道飛彈搜索目標來說更直接了。 最後,到2030年,目標是讓中國擁有「138顆衛星在軌道上,形成一個全天候,全天候,全光譜採集細分數據,並能夠觀察任何全球任意點,具有10分鐘的訪問能力,提供世界上最高的空間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空間信息產品。
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作為這些持續努力的一部分,中國正在不斷擴大迅速增加的天基偵察架構。
如果開發和部署成功,中國的ASBM系統系統將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夠從陸基移動發射器發射瞄準航母的遠程彈道飛彈系統。美國承認對這種飛彈的終端防禦將是困難和昂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