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病」根本不用治 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 2017-03-06

一個「病」字,足以讓人繃緊神經。除了疾病帶來的痛苦,一系列檢查、治療的過程和費用也會讓人皺起眉頭。

熊小知覺得,比生病更麻煩的,可能就是「自以為病了」。有些問題其實算不上「病」,也根本用不著「治」。了解它們,才能不因為「假病」,放跑「大病」。

你被「假病」騙過嗎

1.「假」高血壓

挨過針、吃過藥的孩子,常對「白大褂」有些陰影。不少人長大後,去醫院、看到醫生也會不自覺緊張起來。這種現象可引起一種特殊的「病」——「白大衣高血壓」。

臨床上,有1/3以上的難治性高血壓是「白大衣高血壓」。這些「患者」一到診室測血壓就升高,但如果在家自測,或者做動態血壓監測,結果卻往往正常。這與醫院診室給人們造成的緊張情緒有關。

如果測量血壓的方法不對,也可能出現「假」高血壓。常見的錯誤是測血壓前沒有安靜坐著休息5~20分鐘,上臂較粗的人沒有使用較大的袖帶,這都可能導致血壓「假性」升高。

這些情況下,測得的血壓不准,應在醫生指導下,通過動態血壓監測等方法獲取準確的結果,如果確認是「假」高血壓,一般不必治療。

2.「假」心臟病

心臟的跳動應該十分規律,如果提前出現一次跳動,之後停頓一下,就像是演奏歌曲亂了節奏,這種情況被稱為早搏。

有些早搏完全沒有症狀,僅在體檢做心電圖時被發現。早搏的次數和感覺強弱也沒有關係,有的人早搏上萬次也沒有不適,有的人早搏只有幾十次,卻能明顯感覺到心悸、心臟停跳感等。

早搏發生率很高,除了心臟不好的人,正常人在精神壓力大、吸菸、酗酒、喝咖啡和濃茶、失眠時,也可能出現。

如果早搏是體檢查出來的,患者無任何感覺,早搏數目也不多(幾百到數千次),不影響日常生活,大多不用治。

如果早搏症狀明顯,動態心電圖顯示每24小時有一兩萬次甚至更多,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間久了還會對心臟結構造成影響,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3.「假」甲狀腺病

「甲狀腺結節」已經成為了體檢報告中的常客。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調查顯示,每5個人中就有近1人有甲狀腺結節,其患病率已從原來的10.2%上升到18.6%。

看到「結節」,有人會聯想自己是不是得了腫瘤。實際上,85%~95%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既不需要用藥也不需要手術。

在過去,很多甲狀腺癌患者都是帶癌生存的,因此甲狀腺癌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症」。之所以現在甲狀腺癌的檢出率如此之高,與現代醫學影像學進步有關。

查出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需要做的是注意休息,避免疲勞,定期甲狀腺超聲查體,警惕變異增大。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診。

4.「假」骨關節病

骨質增生俗稱「骨刺」,是人體對關節負重老化的機體表現。有些骨質增生則是為了適應外力變化,人體關節和脊柱產生的自我保護反應。

其實,不用一看到骨質增生就害怕,它不一定是病。如果沒有疼痛、關節腫脹、行動功能障礙(如不能伸直、彎曲肢體等)等臨床症狀,一般不需要治療;反之則應到醫院診治。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要注意保養好關節和骨骼,避免骨質增生過快發展,建議不要過多負重,適度鍛鍊。一旦出現運動障礙,應及時治療。

5.「假」婦科病

許多年來,宮頸糜爛讓女性談之色變。它雖然一度被當做一種病理現象,但如今已不再出現在婦科學教材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專業名詞「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性生活過早、性伴侶過多、不潔的性生活環境、多次人工流產等,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宮頸糜爛。

一般情況下,輕度糜爛完全不用治療;中重度糜爛或影響正常性生活與生育的,可到正規醫院進行物理治療。

作為一種正常生理變化,去體檢的女性十有八九都會診出宮頸糜爛,不需要過分恐慌,更沒必要將它與宮頸癌聯繫在一起,注意每年定期進行宮頸的防癌篩查即可。

被過度恐懼的病

除了上面這些「假」病,還有一些疾病,也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可怕。

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只有不到10%由感染引起,大多數病因並不十分明確。

如果沒有明顯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前列腺炎患者可通過避免久坐、多參加運動、杜絕辛辣飲食等方式緩解。但應注意定期體檢,如發現明顯異常,或症狀較重,一定要及時就診。

突聾

突發性耳聾簡稱「突聾」,指突然發生的、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天以內,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突聾多為單側聽力下降,可伴有耳鳴、耳堵塞感、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病因尚不明確。

突聾雖然發病急、進展快,但及早治療效果較好,如果在發病7~10天內儘早正規治療,約大多數患者聽力可恢復至患病前水平或有明顯提高,也很少復發。但病程超過一個月者、兒童和老人的聽力在發生突聾後恢復較差。

最後,熊小知想提醒大家,雖然有一些「假」病和讓人過度擔心的病,但它們的判定都需要由專業醫生進行。如果懷疑自己有健康問題,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向醫生求證。如果發現自己的疾病是「假」病,雖然可能不用治療,但也需要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注意觀察,一旦症狀突然加重,要及早重視。

希望大家都能通過良好飲食、作息和鍛鍊,調整好自己的健康狀態。希望你們遇上的都是「假」病,讓「真」病遠離自己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