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偷師我反艦彈道飛彈:這一幕令白宮汗顏

@ 2017-04-27

美國媒體3月1日報道稱,1996年以來,中國軍隊逐步擴大由陸基飛彈、攻擊機和用來壓制美國空軍基地和航母戰鬥群的潛艇組成的保護傘。這種軍力的增長旨在阻止美國軍隊在中國與亞洲鄰國的爭端中進行干預。現在,美國似乎給予了回應,首先是舊的武器系統有了新用途。

2016年底,五角大樓宣布將把陸軍戰術飛彈系統(通過車載火箭飛彈器發射)轉換成能夠攻擊移動中的戰艦的飛彈。這表明美軍計劃對陸軍現有的飛彈進行升級。它也可能形成美國「前沿防禦」戰略的關鍵,意在阻止中國隨著海軍力量日益強大而變得越來越咄咄逼人。

美國M-270陸軍戰術飛彈系統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戰略和作戰研究部副主任基斯·巴頓中校說:「很長時間以來,美國已經把空中和海上的霸權視為理所當然。現在軍隊正在回頭看,改造過去的武器系統。」巴頓說,考慮到美國在不久的將來所面臨的安全問題,將陸軍飛彈轉變為「艦艇殺手」是一個「合理的步驟」。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9·11事件後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這種武器已經有了經過證實的戰鬥記錄。如果不是因為《中導條約》的限制,它本可以有更大的遠程打擊能力。

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

向海洋的轉移體現了美國陸軍過去70年來的重點發生了急劇的轉變。雖然海岸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仍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是遠程轟炸機和航空母艦的出現最終還是淘汰了這些用來海岸防禦的大型固定式火炮。 現在,美國不再具有如此明顯的海洋優勢。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常規彈道飛彈部隊,還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反艦彈道飛彈,就是為了消滅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等主力艦船。美國海軍軍事學院中國海洋研究所戰略系教授安德魯·埃里克森在2月23日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到2020年,中國軍隊在地對空飛彈和反艦巡航飛彈的數量上也將超過美國。他還說,到2020年,中國將「肯定」擁有世界上第二大藍水海軍。

中國日益增長的海軍力量無意中凸顯了美國反艦能力的欠缺。美國軍隊的主要反艦武器是「魚叉」飛彈,其飛行速度低於聲速。相比之下,升級了導航系統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可以變成一種強大的反艦武器,其俯衝速度高達3馬赫。

美國陸軍M-270戰術飛彈系統

美軍已經計劃為「多領域的戰鬥」進行訓練,可能向敵方軍艦發射陸基飛彈。這種反艦武器系統也可能最終被賣給太平洋地區的美國盟友。對手瞄準一艘巨型的美國航空母艦或靜態的空軍基地是一回事,但跟蹤幾十個移動式車載飛彈發射器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巴頓說:「面對航空母艦或陸地機場的時候,你可以攻擊其跑道或暫時將其癱瘓。但美國軍隊已經明白,要想跟蹤小型飛彈發射車是多麼困難。」

中國火箭軍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

華盛頓特區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戴維·詹森說,車載飛彈發射完就跑的特性只是陸基飛彈系統的一個優勢。與機載或艦載反艦武器不同,陸基武器可以有「充足的彈藥」,可用的飛彈數量實際上沒有限制。而陸軍戰術飛彈系統的轉換可能只是開始,因為美國軍方正在開發下一代陸基反艦飛彈,可以瞄準任何戰區的艦船。反艦飛彈在如今幾乎是每個國家必須具備得武器之一,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各國反艦飛彈排名。

第七名:瑞典RBS-15G

RBS-15G岸艦型由瑞典薩伯——博福斯飛彈公司在RBS-15M基礎上研製而成的岸艦飛彈,1984年開始研製,80年代後期裝備部隊。

作戰區域可覆蓋大半個波羅的海,用於封鎖卡特加特海峽,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艇。

第六名:中國鷹擊-62

鷹擊-62飛彈與鷹擊-6/63雖然同屬鷹擊-6系列大的範疇,但完全不是一個技術檔次的新裝備。鷹擊-62的彈體似乎更細和更輕,能夠由轟-6L同時攜帶四枚(最新型轟-6K「戰神」則達6枚);052C型飛彈驅逐艦則能裝載8枚艦-艦型。

射程實際可達300千米以上,大大提高了我海空軍遠程海空威攝力量的強度與持續打擊能力. 展望未來,雖然鷹擊-62的性能達到了西方八十年代後期的技術水準。

但考慮綜合科技實力的差距,鷹擊-62仍然有許多急需改進和提高之處,特別是對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要求非常高的微型渦輪風扇發動機。鷹擊-62外型與美國戰斧飛彈差不多,渦噴發動機油耗大,燃料裝載率不高,射程與戰斧相比存在明顯差距。第五名:印度「布拉莫斯」

2004年12月,印度首次進行陸基「布拉莫斯」巡航飛彈的發射試驗,摧毀了位於印度拉賈斯邦沙漠的50厘米厚的混凝土掩體。2005年11月30日,在位於印度奧里薩邦首府布巴內斯瓦爾東北部的錢迪普爾試驗場,又進行了陸基「布拉莫斯」巡航飛彈的發射試驗,擊中了300千米處的目標。

印度陸軍決定訂購60枚陸基「布拉莫斯」巡航飛彈,於2007年裝備部隊,並希望在未來五年內,再購買200枚。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飛彈,具有超音速、多彈道的性能特點,其突防能力、抗干擾能力和抗反導攔截能力。在目前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故被印俄媒體稱之為「神奇」的飛彈,最新式的巡航飛彈。

第四名:日本12SSM

2式反艦飛彈正處於小批量試生產階段,目前已製造出2套,2013財年內將製造出另外4套。其早期型號已交由陸上自衛隊富士學校操作。陸上自衛隊希望其能夠在2016財年服役,陸上自衛隊西部方面隊駐熊本第5反艦飛彈團將成為配備12式陸基反艦飛彈的第一支部隊。

儘管這種新型反艦飛彈的部署進度會受到國防預算的影響,但最終將替代自衛隊武庫中所有的88式陸基反艦飛彈。

日本尚未披露12式陸基反艦飛彈的技術細節,目前可知的是採用了先進的地形匹配和目標識別技術,中段採用GPS制導,末端採用慣性導航和主動雷達制導,射程超過88式的100千米,該飛彈採用四聯裝配置,可縮短裝填時間,降低全壽命周期成本。 第三名:俄羅斯「天王星」

「天王星」反艦飛彈系統由X—35反艦飛彈、飛彈儲運發射箱、發射架、艦載自動控制和包括飛彈檢測設備在內的地面設備組成。

據俄羅斯新聞社2012年2月15日報道,2月15日,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負責人德米特里耶夫(Mikhail Dmitriyev)稱,俄羅斯和越南計劃於2012年開始聯合生產改進型反艦飛彈。

第二名:俄羅斯「堡壘」

「堡壘- P」岸基反艦飛彈有兩種基本飛行模式:低空飛行模式——在這種飛行模式下,其最大射程為120千米;高低空混合飛行模式——在這種飛行模式下,其最大射程高達300千米。

當採用後一種模式時,飛彈能夠在高達14000米的高空飛行,而到最終攻擊階段時,其飛行高度可降低到9至15米。當採用低空模式時,整個飛行軌跡都維持在9至15米這個高度。

「堡壘-P」反艦飛彈在高空飛行速度為780米/秒,當低空飛行時,其速度為680米/秒。該飛彈在飛行途中依靠光纖捷聯慣性導航系統進行導航。在進入攻擊階段後,該飛彈上配備的脈衝主動/被動雷達導引頭便會啟動——在主動模式下,脈衝主動/被動雷達導引頭覆蓋範圍地至少為50千米,探測角為±45度。

圖為越南海防部隊裝備的「堡壘- P」岸基反艦飛彈系統。 俄羅斯K-300P型「堡壘-P」堪稱目前全球最為先進的岸基反艦飛彈系統之一。

該飛彈是著名的K-301「紅寶石」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岸基版本,採用白俄羅斯研製的MZKT底盤。「堡壘-P」系統主要用於攻擊海面與陸地目標,有效攻擊距離為300千米,可用於防衛長度超過600千米的海岸線。第一名:中國鷹擊-18

一枚即可廢掉「宙斯盾」,據英國媒體報道,中國鷹擊-18飛彈在艦載垂直發射系統垂直升空後,利用其尾部的燃氣舵迅速轉向,固體助推段完成助推任務後被拋離。

緊接著彈體後部的渦噴發動機點火,使飛彈進入勻速巡航階段,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180千米,燃料耗盡後,渦噴發動機再次被拋離;分離出來的前部彈體是一個獨立的「小飛彈」。

該飛彈採用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飛行速度可達2.5~3.0倍音速,航程達到40千米;此時,該彈主要依靠命中目標時巨大的動能來增強威力。水面艦艇攔截超低空目標時一般來說最大射程也在40千米左右,這樣的飛彈對於防禦一方的艦艇來說極難攔截,因而鷹擊-18具有很高的突防機率和命中率。

中國鷹擊-18

從外觀上看與解放軍裝備的長劍-10飛彈有些相似,但仔細對比後有明顯不同。

據稱,鷹擊-18能夠通過實施重力加速度為10G的轉彎機動動作,規避敵艦的防空火力,能夠「擊敗美國海軍的『宙斯盾』艦載防空系統及驅逐艦」。這種能力將使得美國和日本一直希望依賴「宙斯盾」系統在未來的日本或美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夢想受到重創。

英媒推測,鷹擊-18估計會採用十分成熟的中繼慣性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方式,並且載體可以利用數據鏈對飛彈進行彈道修正,以改變飛彈的攻擊彈道或者攻擊目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