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齊射400枚飛彈!美航母在劫難逃

@ 2017-03-05

為了提升應對大型航空母艦戰鬥群從太平洋方向對我發動攻擊的能力,3月2日,我國海軍航空兵組織轟炸機、殲擊機、警戒機等多型多架飛機,與航經西太平洋某海域的海軍艦艇遠海訓練編隊,先後展開了遠海突擊、對空防禦等多個課目演練,提升了海軍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

此次演習是以海軍艦艇編隊、海軍航空兵集群主導的大型海空聯合防禦演習,稍早前南海艦隊出動的遠海訓練編隊從西太平洋海域沿宮古海峽向大陸沿海進發,此舉很明顯模擬的就是來自這一方向的大型航母戰鬥群編隊,作為防禦一方我海軍航空兵編隊按照區域拒止戰略,出動大批轟炸機、戰鬥機、預警機、警戒機編隊前出西太平洋演練飽和攻擊行動,這是積極防禦戰略的實踐檢驗,即戰略上防禦而在戰役戰術上進攻。

轟6轟炸機

此次演習科目敏感指向性非常明確,以至於社電聲明的最後一句話強調了「這次演練是海軍年度訓練計劃內安排,不針對特定國家和目標,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準則。」

遠海訓練編隊包括了兩艘神盾級驅逐艦,與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擁有相同的區域制空能力。

遠海訓練編隊

能夠較好地模擬外軍的作戰特性,是檢驗我軍空中編隊飽和打擊能力的磨刀石。這是一次不同於以往我軍演習多在近海海域組織,而是在寬大海洋範圍內進行的機動演習,而這並非是我軍首次舉行類似演習。

早在2013年我海軍就在西太平洋舉行過更大規模的機動5號演習,和平時期通過實兵對抗演習能夠有效提升應對戰爭的能力,屬於亞臨界戰爭。

國海軍的飽和打擊理念學習的是蘇聯紅海軍,1970年春天,在著名的「海洋-70」演習中,共有36個航空兵團參加演習,其中21個為海軍航空兵,這接近當時蘇聯海軍航空兵一半的實力;其餘的8個來自空軍尤其是遠程航空兵還有7個來自防空軍。

海洋-70演習

演習中,海軍航空兵共起飛7000架次,總飛行時間24406小時。13個海軍的的航空兵團參與演習,演習中發射了6枚飛彈均準確命中目標。14個海軍航空兵團轉場到別的區域,北方艦隊到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到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到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到北方艦隊。

演習中,8架圖-95RTs偵察機在維德角和百慕達執行偵察任務,這在蘇聯海軍航空兵歷史上是第一次;這次飛行還涉及空中加油連續飛行22小時。

發射鷹擊系列重型反艦飛彈

從北部起飛的圖-95戰略轟炸機直飛古巴。「列寧格勒」號航母首次在地中海出現,從那裡北駛,加入在冰島海面的反潛部隊。

1985年3月,「新羅西斯克」號模擬美國航母對蘇聯發動攻擊,而蘇聯太平洋艦隊則派出1架圖-95引導20架圖-22M2轟炸機發動模擬飛彈攻擊,演習結果表明,圖-22M2使用超音速反艦飛彈能夠有效打擊當時的美國航母戰鬥群。

由於演習水域位於日本以東1000千米海面,因而給周邊地區造成極大震動。

轟6與護航飛機

解放軍空中力量現如今早已超越蘇聯1985年的水平,信息化程度也不僅僅局限於一架大型雷達導引機、而是電子戰機、預警機、警戒機等多機種的混合打擊信息化支援組合,以空警2000預警機的指揮引導能力,我們能在同一空域引導100至200架軍機的作戰。

按照每架平均2枚反艦飛彈的水平,第一波次就能將200至400枚反艦飛彈傾瀉在敵航母編隊的甲板上,而這早已超出某國大型航母編隊的抗飽和打擊的防禦能力。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3月2日發布公告,稱中國13架軍機從東海進入沖繩島與宮古島之間空域,藉此渲染「中國威脅論」。

轟6編隊飛行

然而號稱中國海軍「御用攝影師」的日本空自在公告中只公布了運-8警戒機在返回時的照片,其他中國軍機的照片均沒有公布,且中方軍機數量都標註為「推定」,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於昨日(3日)在新聞中公布此次演習的畫面,運-8空中警戒機、轟-6G轟炸機、飛彈驅逐艦長沙艦、海口艦和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在西太平洋進行實兵紅藍對抗演練。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到來,讓這場實兵對抗演練更具有實戰意義。

3月2日,我國海軍航空兵組織轟炸機、殲擊機、警戒機等多型多架飛機,與航經西太平洋某海域的海軍艦艇遠海訓練編隊,先後展開了遠海突擊、對空防禦等多個課目演練,提升了海軍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

轟6

在演練中,由飛彈驅逐艦長沙艦、海口艦和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扮演的藍方艦艇編隊企圖隱蔽進入東海,對紅方海上重要目標實施襲擾。本次遠海訓練的一大亮點,就是進行了大機群多科目、多艦機協同訓練。

軍事專家宋曉軍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在「十三五」期間要積極落實軍隊改革方案。根據中國軍隊改革方案時間表,從2017年到2020年是落實軍隊指揮體制改革、編制體制改革的關鍵四年。

空中俯拍的轟6

這四年間,要對新的指揮體制進行調整、優化和完善,對新的兵力結構也要進行檢驗。如何讓這些聽起來很抽象的任務具體化,那就是在新的指揮體制下,要儘快提高多軍種合成後,執行作戰命令、作戰項目的效率,而提高效率則要依靠演習訓練。

未來四年,我們將會看到演習的程度越來越複雜,參與的機群越來越龐大。

參加此次實兵對抗的海軍航空兵轟-6G,從常州海航場站起飛

我國海軍的此次演練是海軍年度訓練計劃內的安排,不針對特定國家和目標,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準則。但就是類似的正常訓練,每一次日本媒體都會進行渲染,炒作中國軍事威脅。

海軍艦艇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長河野克俊2日在記者會上稱,2016年4月以來,日本為應對外國飛機的緊急升空已經超過1000次,稱其背景是「中國非常活躍」。

軍事專家宋曉軍認為,今年是日本修改《和平憲法》的關鍵之年,所以日本政府要利用「中國威脅論」,來推進修憲的進程。

日本拍攝的照片

目前,日本和美國走得很近,除了美日簽署的《美日安保條約》外,還有一份落實《美日安保條約》的《防衛計劃大綱》,它對日本和美國的作戰任務進行了詳細分類,比如空中作戰就是美日聯合作戰。

不過近期美國表示本國作戰準備不足,於是日本就要在此時充分表現自己,表現能夠承擔所謂阻攔中國飛機的責任,以換取美國對其修改憲法第五條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