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拜託,現在好好說話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普通話那麼普通,怎麼能表達我這個不一樣的煙火。
自帶笑點的東北話最適合講笑話,這個不用廢話,看過最近的喜劇類節目就知道了。
Sponsored Links
小清新濾鏡的台灣話最適合撒嬌,要不周迅也不會為了打敗騷浪賤和謝依霖學藝了。
粵語,甚至港普都最適合講雞湯。無論看起來多麼普通又沒有什麼道理的話,被粵語講出來就變得莫名的深刻。
只說普通話,生活根本沒有樂趣,甚至很多阻礙好不好!
吵架失去氣勢
這真的是最重要的一點,本地吵架用方言可以酣暢淋漓,異地漫遊吵架的時候真的有勁兒沒處使。把攻擊轉化為普通話模式的時候,怒氣值已經掉了不少。讓人怎麼戰個痛。
Sponsored Links
所以 " 媽賣 X" 前陣子那麼火完全是有道理的,方言罵人不僅語感熟悉,而且用詞簡略,普通話罵三句,用方言可以從頭到腳罵完。
普通話輸在吵架上的最慘案例就是台灣人,確切的說是非閩南語地區也沒有少數民族語言的台灣人,不知道憋了多少年才終於想出一句萬用吵架金句。
" 啊,那你不就好棒棒 "
= = 對,如果好棒棒不是什麼奇怪的名詞的話,我就是好棒棒。
情話失去曖昧感
普通話說點情話,總是有點平鋪直敘,缺少了戀愛需要的膩歪勁兒。說話像 siri 一樣真的很難搞對象。
Sponsored Links
當香港廣東人說 " 黑鳳梨 ",吳儂軟語一句 " 吾歡喜儂 ",東北人都會說 " 媳婦兒,俺稀罕你 " 的時候,我的一句 " 我喜歡你 ",都硬要轉換成 " 我宣你 " 才顯得不那麼疏離。
搞藝術沒靈感
只說普通話文化人寫書都要寫不出來。有味道的中國作家,寫出來的東西總是帶著地方的印記。
舉個簡單的栗子,魯迅的作品裡就有很多紹興話,《阿 Q 正傳》里阿 Q 向吳媽求愛,用了這一句。
" 我和你睏覺,我和你睏覺!"
也就是小哥費玉清所謂的 " 我要跟你嘿嘿嘿"
Sponsored Links
方言同時包含了人物的特色,如果王寶強當年演《天下無賊》的時候,說著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這還是傻根嗎 ?
缺少家的味道
就拿我自己來說,對家人的情感表達,不及在網絡上對愛豆的百分之一。
我沒臉,我悔過。
讓我正正經經和我家人吐出這幾個字,真的好難。但是,如果從普通話轉換為方言,瞬間親切感就來了。家鄉話可以一下子把人拖入親切的語境,不管說點兒什麼,就好像有一個圈,圈住了對話者,這是一家人。
Sponsored Links
" 月亮粑粑,肚裡坐個爹爹 " 一秒就把人抓回了小時候。童話也許適合普通話,但是帶著家鄉意義的童謠,才是童年。
地方失去文化特色
現在社區、大廈大多長得沒什麼區別,大霧霾一糊上連地標建築都看不到了,誰知道哪是哪是哪是哪?城市又不是快餐店,各個地方已經快長得一樣如果還說一樣普通話的話,不就失去了文化本身的意義了。
更別說,很多地方的方言還保留著古語詞彙,在旅行的時候,和當地人學兩句地方方言,也能得到不少樂趣。趕緊來玩一玩各地方言,讓說話更有意思。
" 懟 " 原本是北方方言,因為非常好用也成了最近的網絡熱詞。
" 大耳貼子 " 一種老北京傳統美食,因為形狀像耳朵而得名,色香味濃回味無窮 ... ... 我編不下去了,其實 " 吃大耳貼子 " 就是 " 扇耳光 " 的意思。
" 嗦皮 " 在長沙方言中,是指一個人 " 小氣 " 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摳門。
重慶話 " 寶器 ",是形容人 " 寶裡寶氣 ",也就是 " 傻裡傻氣 "
失去小秘密
聽說東北人最近有點難過,因為東北藝人的賣力普及,現在沒幾個人聽不懂東北話,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秘密了。
那照這麼說,溫州人真是大有秘密。
美劇《盲點》里把溫州話黑上了國際舞台。我們雖然沒給溫州話起這麼中二的名字,不過中國最難方言排名,確實溫州話排名第一,廣東話排名第二,蘇州話與閩南話並列第三。
方言中的一些特有名詞就好像暗號,是無關學識和專業的,只有懂的人懂,這是普通話永遠替代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