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四晚上秘密發射,技術基於東風-31洲際彈道飛彈

@ 2017-03-04

中國星期四晚上發射了一個「天鯤一號」新技術試驗衛星,採用新的開拓二號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發射進入軌道。美國空間監視衛星檢測到與這次發射有關的兩個物體,在23:53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飛,軌道數據顯示任務成功達到低地軌道。一個物體在374×404公里的軌道上,傾角為96.9度(可能是TK-1衛星),另一個在214和399公里的較低軌道,傾斜96.7° ,推測是火箭 的上面級在執行高度減小以加速其軌道衰減之後。歡迎關注蜀中行講武堂(topjs2016)!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共推出了五枚新火箭 , 其中長征系列新增三個火箭,構成了中國空間建築的支柱,和兩個用於低成本高效衛星送入低地球軌道的固體燃料火箭。 中國星期四晚上的任務突出,事實上沒有事先公布發射細節。

開拓者系列火箭,代表一個運載火箭的家族,由中國航天科技工業公司(CASIC)2000年開發,西方認為KT-1火箭的發展開始基於東風31洲際彈道飛彈。

KT-1運載火箭

開拓一號(KT-1)被設計為一種小型,全固體的運載火箭,能夠使用四級火箭將大約100公斤衛星提升到極地低軌軌道。 它於2002年9月首次發射,未能將50公斤衛星送入軌道,因為火箭第二階段發生故障,一年後又發射了另一次發射,但也出現故障,但兩次發射也向外界展示一些關鍵部件,包括車輛的指導系統和分離系統。

有傳聞說在2004年第三次和第四次KT-1發射程序似乎已經取消了但未能提供結果。KT-1也被西方認為是中國高邊疆反衛星武器技術的探索者。

開拓二號KT-2概念採用DF-21或DF-31作為基礎的高級開發,採用具有相等直徑(如果基於DF-21的為1.4m)的火箭三級堆疊以實現所報告的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能力為250公斤,低軌道能力為350公斤。

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名為KT-2A的增強型,採用東風-31洲際彈道飛彈第一級,一個基於DF-21飛彈的一對增強器,一個1.7米的第二級和一個減少直徑的第三級。 這種新型火箭的性能數字在不同的報告中有很大差異,並且還沒有被證明正式發射過,還處於模型階段。 歡迎關注蜀中行講武堂(topjs2016)!

根據中國官方報道,KT-2是專為商業運作和作為一個高度快速機動響應發射器。

KT-2的首次發射將「天鯤一號」技術實驗衛星提升到軌道。 「天鯤一號」新技術實驗衛星,據說載有遙感有效載荷,目的是展示由航天科工二院開發的一個新的小型衛星平台。航天科工的第一顆衛星的發展於2014年3月開始,其任務充滿許多驗證任務,以展示太空飛行器平台及其集成電子通信系統以及遙感有效載荷。「天鯤一號」衛星平台可以配備對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敏感的遙感有效載荷。

KZ-1A發射

KT-2固體燃料火箭今年早些時候進行首次商業飛行,成功發射快舟- 1A快速反應運載火箭,能夠將350千克載荷提升到太陽同步軌道。 今年晚些時候首次亮相的另一款全固體火箭是快舟-11,其太陽同步軌道能力為1000公斤,中國目標是實現每公斤10,000美元發射成本的有效載荷,使其成為國際發射市場上的便宜好用的強有力競爭對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