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云「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2千多年後的今天,解放軍在這一偉大思想的指導下,把無數吃瓜群眾忽悠的那是不要不要的。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3日報導,現在網際網路上披露的094核潛艇其實是092改,忽悠全球十幾年,堪稱解放軍最成功的保密案例。
究竟是094還是092改,這種國之重器的最高機密就真心不知道了,不過,中國其他成功的戰略忽悠戰例,還是略知一二的。
中國戰略核潛艇
這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局座的「四代機闢謠」了。
話說當年,美帝搞出F22之後,放眼環球除了志大才疏的老毛子沒能力卻野心勃勃的想搞搞五代機之外,弄個殲10都磕磕盼盼的中國還是安安靜靜的賺你的小錢錢去吧,趾高氣揚的美國情報界甚至認為2020年前中國不會有一架四代機出現,到2025年也頂多有幾架。
遼寧號航母
自認為天下無敵的美國在國內政治鬥爭和經濟危機的雙重壓迫下,萌生了停止生產F22,集中精力研製相對「廉價」的F35的想法。
就在這關鍵時刻,突然有「中國四代機即將亮相」的消息傳出,美帝剛想自廢武功,你就給他樹個大敵人,這還了得。
於是局座臨危受命,在央視某節目中一本正經地拋出了「中國四代機只是殲10改進型」的偉大構想。驚出一身冷汗的美國長舒一口氣,在中國軍迷絕望的氣氛之中,於2009年愉快的關閉了F22生產線。
但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殲-20戰機
2011年1月11日,成飛大院的一聲轟鳴,給中國軍迷帶來了第四代隱形戰鬥機。此時距美國關閉F22生產線不到兩年,距96台海危機卻足足15年,正是從那時起,巨大的軍事差距才迫使中國軍工堅定了研製四代機的信念。
湊巧的是,殲20試飛當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正身處北京,儘管中國領導人親自解釋殲20試飛並非給他下馬威,但這位被譽為情報精英的國防部最後還是在其回憶錄中憤怒地寫道:「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
轟-6K
中國成功的戰略情報保密讓美國人為自己的誤判付出了慘烈代價,不久之後蓋茨就黯然下台。而且被美國基於厚望的F35面對殲20也毫無優勢可言,現在看來重啟F22生產線似乎已無可避免。
但飛機生產線不像電腦說重啟就重啟,尤其在如今「貧賤美國百事哀」的情況下。據統計,要重開F-22生產線,光是啟封並恢復已被拆除設備和技術人員招募與培訓,就需要花費近百億美元;再按照F22當年1.5億美元的單價來算,要補足原計劃380架建造計劃,至少還需要300億美元。對於債台高築的美國來說,500億美元無疑令其財政困境雪上加霜。正所謂,美國二十三萬億(美國政府2016年負債為22.8萬億美元),多少債台煙雨中。
更致命的是,就算解決了資金問題,由於錯過了航電技術飛速發展的十幾年,重新生產的F22也將面臨服役即落後的窘境。
曾經不可一世的地球霸主落到如此地步,除了自身作死之外,廣大愛好和平的人士數十年如一日的忽悠也功不可沒。古人云,入無法家拂士,出無敵國外患,國恆亡,說的可不就是今天的美國嗎。
美軍航母編隊
除了局座把殲20忽悠成殲10B之外,「買瓦良格號當賭場」也堪稱空前絕後的經典大忽悠。
瓦良格號(今遼寧號)是前蘇聯建造的最後一首航母,到90年代初已完工近70%,蘇聯解體後,該艦歸烏克蘭所有。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半途而廢。在此期間,中俄兩國都曾考慮購買瓦良格號問題,最後均因故失敗。
中國南海艦隊
1998年,澳門創律集團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號,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
在此,璐璐不得不提到一個傳奇商人、創律集團創始人徐增平。在購買瓦良格號期間,徐增平及其助手冒著巨大風險數次前往烏克蘭談判,最終以2000萬美元,加上罰息、打官司等總共花費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
更致命的是,就算解決了資金問題,由於錯過了航電技術飛速發展的十幾年,重新生產的F22也將面臨服役即落後的窘境。
曾經不可一世的地球霸主落到如此地步,除了自身作死之外,廣大愛好和平的人士數十年如一日的忽悠也功不可沒。古人云,入無法家拂士,出無敵國外患,國恆亡,說的可不就是今天的美國嗎。
美軍航母編隊
除了局座把殲20忽悠成殲10B之外,「買瓦良格號當賭場」也堪稱空前絕後的經典大忽悠。
瓦良格號(今遼寧號)是前蘇聯建造的最後一首航母,到90年代初已完工近70%,蘇聯解體後,該艦歸烏克蘭所有。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半途而廢。在此期間,中俄兩國都曾考慮購買瓦良格號問題,最後均因故失敗。
中國南海艦隊
1998年,澳門創律集團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號,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
在此,璐璐不得不提到一個傳奇商人、創律集團創始人徐增平。在購買瓦良格號期間,徐增平及其助手冒著巨大風險數次前往烏克蘭談判,最終以2000萬美元,加上罰息、打官司等總共花費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