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第五代隱身戰機殲-20和殲-31的先後試飛成功,以及中國在運-20項目上的成功,這讓中國先後在大飛機結構技術和氣動布局方案上有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讓我們在隱身戰機結構設計和材料應用上有了充足的技術儲備,所以當中國空軍司令馬曉天對外宣稱中國轟-20正在順利研製,並在不久的未來面世。雖然空軍司令的一席話著實在外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是中國在前期的技術儲備上,讓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已經具有了製造隱身戰略轟炸機的能力,但是一時間外界關於轟-20的各種猜測,也讓我們對我們的轟-20更加充滿自信。
然而,在中國的聲音中有一種聲音最響亮,那便是中國的轟-20完全有實力與美軍的B-2一決高下,然而不幸的是,這樣的聲音如今仿佛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主流聲音,這種輿論的製造者雖然帶有對祖國航空事業強烈的期盼,但是不負責任的話語卻是對那些在背後默默工作的科研人員的一種褻瀆。
雖然美軍的B-2是美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產物,但是隨著美軍的不斷升級,不論在電子設備還是機械性能上都沒有網傳的那般落後,但是中國轟-20作為全新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勢必會在一些方面領先於B-2,但是如果說全面超越還是比較困難的。
首先B-2的研製是有一點的隱身轟炸機基礎的,美軍在F-117「夜鷹」戰鬥轟炸機的基礎上開始了B-2的研製,所以B-2也是對F-117在實戰中暴露的各種缺點的改進,但是遺憾的是我們不僅缺乏隱身轟炸機使用經驗也缺乏戰場實戰經驗。
其次B-2造價的過於昂貴的單價和維護成本也使得財大氣粗的美國僅僅裝備了21架而已,而如今我國的軍費開支雖然世界第二但是依舊無法與美軍相媲美,所以對於我們的第一款隱身轟炸機轟-20而言,我們勢必會採取小步快跑的策略,我們重視的是經驗的積累而不是大躍進式地超越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