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警報」拉響,南海艦隊演練反擊

@ 2017-02-24

2月19日,在海上現場反擊演練中,長沙艦對「敵艦」進行主炮火力射擊。新華社記者曾濤 攝

近年來,美國航母多次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來我南海挑釁。2月中旬,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再來南海巡邏,這是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海軍首次在南海巡邏,媒體認為此舉充滿試探意味。

「卡爾·文森」號能夠16次進入南海,正反映了中國一直尊重和維護各國依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美國再打著所謂「航行自由」的旗號,恐怕說不過去了吧。

當然,中國也反對任何挑戰中國主權和安全的行為,並為之付出努力。這不,就在幾乎在「卡爾·文森」進入南海的同時,中國南海艦隊進行了一場演練……

------------------------------------------------------------

海上現場反擊

「戰鬥警報!』敵方』軍艦在海上突然對我艦進行火炮攻擊!」

2月19日下午,東印度洋,警報聲響徹長沙艦各個艙室,官兵們迅速奔向戰位。

情電長田藩向艦長李超峰報告:一艘「敵方」軍艦在海上突然對我艦進行火炮攻擊。

情況危急。李超峰當機立斷:立刻組織火炮反擊。

一場海上「戰鬥」即將打響。

原來這是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在東印度洋海域組織實彈射擊訓練和反恐反劫持演練,以檢驗我軍新型主戰艦艇性能,錘鍊官兵應急處突能力和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

搜索雷達上,由海口艦投放的靶標「敵艦」相關參數赫然顯示在螢幕。

長沙艦作戰指揮室里,氣氛忽然緊張起來。

對海長周劍接到艦長指令後,立即啟動主炮射擊程序。

炮瞄雷達手董郭清迅速操作儀器,對目標進行雷達跟蹤照射。「雷達跟蹤好!」洪亮的聲音傳達至身邊的主炮指揮儀技師李洪偉耳中。在炮瞄雷達的指引下,李洪偉調整協調火炮瞄準目標,設定各項射擊參數。

箭在弦上。得到對海作戰指揮台上的報告後,李超峰迅速下達命令:「射擊!」

「嘭嘭嘭——」隨著李洪偉按下發射按鈕,一枚枚炮彈發出巨響,飛出炮膛,射向「敵艦」。

一枚枚炮彈殼滑落在甲板上,騰起的黑煙被海風吹散。

2月19日,在海上現場反擊演練中,海口艦主炮射擊的炮彈落在靶標範圍內,實現對「敵艦」的摧毀打擊。新華社記者曾濤 攝

就在火炮正在進行精確打擊時,意外突發:駕駛室中彈起火,2人重傷,2人輕傷。

「損管警報!」急促的鈴聲響起。損害管制隊員奔向駕駛室,拎起滅火器進行滅火;醫療救護人員迅速轉移傷員,並對其實施救治。

射擊還在繼續。而在搜索雷達系統上,目標回波逐漸減弱,直至完全消失。

「目標消失!」情電部門的報告傳至艦長席位。李超峰知道,「敵艦」已被摧毀。

順利完成射擊任務的長沙艦,與海口艦進行「敵我角色互換」,在演練區域內,布放下靶標。

這一回,輪到海口艦進行現場火炮反擊了。作為執行遠海訓練任務經驗豐富的「老海軍」,海口艦迅速調整好航向,瞄準目標進行連續射擊。整個過程連貫順暢,一氣呵成。

完成演練課目的長沙艦、海口艦組成單縱隊,駛向在指定區域的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準備會合。

就在此時,情況突變!駱馬湖艦接到導演部指令,化身為「敵」方艦艇。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駱馬湖艦在不同區域投放下了3個模擬「敵艦」的靶標。

3批目標的情況均被長沙艦、海口艦鎖定,並報至群指揮所。

二對三,怎麼辦?

群指揮所面對這一情況,根據3個目標的「火力」情況和區域分布,結合長沙艦和海口艦武器性能,作出決策:由長沙艦集中力量打擊「火力」最強的「敵艦」,海口艦則採取逐個擊破的方式,打擊「火力」相對較弱的2艘「敵艦」。

接到作戰指令後,長沙艦、海口艦加速抵近目標。「左轉××度。」在長沙艦駕駛室操縱艦艇的副艦長陳三寶根據艦長指示下達口令,調整好航向,同時主炮向右瞄準目標。

本在長沙艦後方的海口艦也加速轉向,向右前方駛去。原來單縱隊的兩艘戰艦,各分兩邊,均到達各自最佳射擊陣位。

「嘭嘭嘭——」率先開火的是長沙艦。不到一分鐘後,海口艦也開始了射擊。此起彼伏的炮聲,讓平靜的大洋瞬間瀰漫著硝煙的味道。

海口艦連續射擊之後,短暫地停頓了一會兒——他們正在轉移火力打擊目標。而長沙艦的炮聲連續短促,幾乎沒有停歇。

一陣轟炸之後,2艘戰艦的主炮終於回位歸零。在這不久之前,3艘「敵艦」均被摧毀。

編隊指揮組長林龍告訴記者,這次演練旨在鍛鍊各級指揮員在面對突發情況下的快速反應能力,有效提高編隊艦艇近距離反擊作戰的能力水平。

武力營救被「劫持」船隻

2月20日,特戰隊員從直升機上滑降至被「劫持」船隻飛行甲板。新華社記者 曾濤 攝

當地時間2月20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在東印度洋進行武力營救演練。由長沙艦、海口艦組成的編隊採取登船營救、掩護策應等方式,抓捕打擊「海盜」,對由駱馬湖艦模擬的被劫持商船實施營救。

2月16日,南海艦隊082型掃雷艦群在南海進行演練。

2月20日,特戰隊員搭乘小艇駛向被「劫持」船隻,準備登臨。 新華社記者 曾濤 攝

(整理/王書央,綜合新華社、中國軍網等報道)

更多南海問題專業資訊與權威解讀,盡在海外網—中國南海網(www.nanhainet.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