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軍事力量對國家實力有著根本性影響,強民富國、富國強兵就是這個道理。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誕生了一批著眼於現代軍事最前沿技術的科學家,今天筆者帶大家認識這些被稱為「超級武器」背後的中國科學家:
第一位: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這可能是必須放在第一位的軍事科學家了,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距離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僅僅有2年零8個月。在2012年,俄羅斯作為第一個銷毀自己擁有的所有氫彈,成為了一個無氫彈核國家。2013年美國相繼銷毀氫彈,而英法早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就已經不再生產氫彈了,而中國至今仍然保存這至少30枚氫彈,這一切都要感謝于敏老先生髮明的「于敏構型」,成功的將中國氫彈安全保存下來,在製造氫彈時限於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就用了一個獨門絕技,這是中國僅有的,使造出來的氫彈不僅與美國的T-U氫彈的威力一樣,而且降低了維護成本。毛主席曾說過:「原子彈哪裡能亂甩呢?如果我們有,也不能亂甩,亂甩就要犯罪。我們的國家將來可能生產少量的原子彈,但是並不準備使用。既然不準備使用,為什麼要生產呢?我們是用它作為威懾武器。」
第二位:殲-20總設計師——楊偉
楊偉這樣說:「是宋文驄(殲-10總設計師)成就了中國空軍,成就了我們。」為了讓殲-20飛起來,中國人在10年前就開始勾勒第四代戰機的圖景。2001年8月,中國工程院主辦的《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發表了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4位科研人員共同撰寫的文章:《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布局研究》。文章描述了當時科研人員在經過大量實驗後對中國新一代戰機的設想,並提出了一種「未來戰鬥機」的設計方案。該文的第一作者,就是被稱為「中國先進戰鬥機之父」的宋文驄。作為殲-10(第三代戰機)的總設計師,這位老人的堅持與努力,最終幫助後輩們成功研製出了殲-20。
楊偉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年輕的飛機總設計師,其被免職前擔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兼常務副所長,研究員。後升任中航工業集團副總工程師,主持殲-20戰機的設計工作。其參與研製成功的某重點型號飛機是中國第一架自行研製的、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適應現代作戰環境的新一代先進殲擊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如今,解放軍空軍最先進的殲20戰機已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武器,其一舉一動都備受外界關注。而作為殲20戰機總設計師的楊偉,隨後得以升任中國航空院副院長一職,或許就是中國政府高層對其所做貢獻的一種肯定。
第三位:中國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
1月25日在中央電視台CCTV10頻道播出的「2016年度科技盛典」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教授、船舶動力與電氣領域著名專家馬偉明獲評為2016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馬偉明團隊「承包」了中國海軍艦艇電力系統技術,使中國在軍事科技領域躋身世界一流水平,被譽為世界電氣領域的「中國驕傲」。
馬偉明名言:「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種電力技術難關!」經過5年的不懈衝刺,馬偉明帶領項目組完成了樣機研製和試驗的全過程,43項關鍵技術全部被攻克,申報國防專利32項。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7位院士在對這一重大成果評審時激動不已,認為這項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其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
第四位:解放軍雷射武器專家——侯靜博士
當前世界許多國家在雷射武器研究方面多多少少都有成就,中國在研究雷射武器方面起步比其他國家晚,處在研究雷射電子階段。提到雷射電子就不得不提及侯靜博士,在一次學術交流會上,她第一次聽到「超連續譜光源」,就下定決心要開展「超連續譜光源」研究!回國之後便馬上著手研究,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工作中。短短的幾年中,侯靜博士與她的工作小組便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多項關鍵的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領先於其他國家提出並研製了2種新型金屬光子晶體光纖,獨立掌握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功率超連續譜光源的研製技術,沒想到這一技術竟會領先於美國,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而不僅僅是這幾位科學家,中國有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每天都在為國家事業默默付出,我們要記住這些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向你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