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抖腿,手腳冰涼當作不一回事!這竟然是腎發出的警告!

@ 2017-02-23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中所藏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始動力,腎氣充足,則精力充沛、體力充沛;如果腎中精氣不足,就容易神疲乏力、哈欠連天。《黃帝內經》中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所在」。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

頭發過早發白。中醫認為腎發為腎之華。頭發的根在於腎,是腎的外現。頭發過早發白,就是腎虛了,要補腎氣。在飲食上要吃補腎健腎的食物,黑芝麻、核桃、黑大豆等。

抖腿。有些人在坐車或者靜坐時,不自主的抖腿。其實這是腎精不足、陰虛的表現。腎精不足,會影響到思維,做事情容易出問題。

愛發火。身體內的寒濕重造成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引起腎陽不足,腎氣虛,使各髒器功能下降,血液虧虛。

晚上睡覺愛出汗。中醫認為汗為心液,出汗多由於氣陰兩虛。家庭壓力大,體力和精力透支明顯,導致人體自主神經紊亂。

口味加重。說明元氣大傷,腎精不足。對辣的食物有強烈的進食慾。脾胃功能變弱時,人吃東西沒有胃口,總想吃些辣的、來刺激自己的味蕾。

迎風流眼淚。中醫認為,肝對應淚,說明肝有問題了,長期下去會造成肝陰虛,要及時調理。

尿尿時頭部打激靈。小孩子尿尿打激靈,是因為腎氣、腎精沒有完全調出來。成人說明腎陰虛。

手腳經常冰涼。尤其是春天,手腳不愛溫暖,說明冬天精氣養得不足造成的。人體腎經循行路線很長,具體循行路線:從足小指開始,斜向足心繞過踝關節內側,進入足跟,向上經過小腿,沿著大腿內側後緣,貫穿脊柱,屬於腎髒。聯絡膀胱。淺出腹前,上行經過腹、胸部,終止於鎖骨下緣。

養生規則:

(1)鎮靜安神。(2)除了注意飲食調理,多吃水果,遠離辛辣食物。(3)要配合經絡按摩。湧泉穴(位置:足底不包括腳趾,前、中1/3交界處,當第二、三趾跖關節後方,蜷足時呈凹陷處)、太溪穴(內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照海穴(內踝關節尖直下1寸處)是三大主要穴位。每天按揉3~5分鐘,效果明顯。(4)人體腎經和腎髒的關系密切相關,要常常敲打腎經,保持經絡暢通。

了解體質就是破譯健康長壽的密電碼,經氣旺盛、氣血暢通對養顏、工作精力的旺盛都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