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驅車」和「後驅車」到底哪個好?前驅動力差,後驅操控好?

@ 2017-07-16

前驅還是後驅?在很多人心中,後驅是豪華高性能的代表。前驅操控和後驅操控哪個好,隨著國內汽車文化的發展,很多朋友也開始注重起了驅動形式這個以前幾乎不被關注的領域。今天大師就來說一下前驅後驅那些事。

前驅優點:

現在絕大部分車都是採用前置前驅方式,前置前驅(FF)是指發動機放置在車的前部,並採用前輪作為驅動輪是由於前驅車不需要傳動軸、後驅動軸和後齒輪箱,變速器和差速器被裝配在一個殼體中,組件少而且集中,並且由於動力傳遞直接,減少了損耗,運轉效率更高。所以簡單一句,前置前驅成本低,運轉效率高!

由於沒有傳動軸所以不需要像後驅車那樣在地板上給後驅設備留出空間,所以在空間的利用上有更多的餘地,同時前驅車沒有後差速器,后座乘客的腿部空間更寬松,行李箱也更加平整。後驅車型由於增加了傳動軸,造成車內空間減小,影響車內空間的布置分配。

前驅最大的缺點就是操控性。因為相對部件集中的前部來說,後部重量變得很輕。後輪很容易失去抓地力,尤其是在濕滑的路面上。所以設計師在設計前驅車的時候會在後部盡可能的增加配重。前後最理想的配重是50:50,但是前驅車很少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前輪負載過大,前輪要負責汽車的加速,轉向,入彎時的負載,還有制動。輪胎的抓地力是有限的,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很容易顧此失彼,比如在提高加速能力的同時,必定會損失其他方面的性能。

後驅優點:

後輪負責驅動,令前輪可專注於轉向工作,因此轉向時的車輛反應更加敏捷;同時,因為一些組件從車輛前部移至後部,使整車的前後配重比可以接近或達到50:50的完美比例,大大提升了車輛行駛的平衡性和穩定性,所以操控性更加優異,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跑車採用後輪驅動的原因。

起步加速表現好 舒適度高 車輛汽車起步、加速或爬坡時重心後移,後輪作為驅動輪抓地力增強,有利於車輛起步、加速或爬坡,提供更好的行駛穩定性和舒適度。

後驅車部件多、組裝復雜,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由於增加了傳動軸,因此需要占去一定的車身空間,影響車內空間的布置分配,但是隨著後輪獨立懸掛系統的改進,後驅車的空間可能會變大。例如寶馬1系,空間比較小。因為發動機產生的動力需要經過傳動軸才能傳遞到後輪,所以對於動力的損耗必然大,一般是後驅車較前驅車更廢油。

雖然一些部件移到後部,但驅動輪(後輪)的重量還是相對較輕,而牽引力的特點是作用於發力點的作用力越大,牽引力越穩定。後驅車在過彎時,由於減速重心前移,後輪抓地力減小,很容易導致轉向過度。

其實懂車的人很清楚後驅的優勢在哪裡。就說起步吧,應該說後驅車有著天生的優越感。原因很簡單啊,發動機一般在車的前面,起步的時候車的重心會往後移,在這個時候後驅車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它的抓地能力會很強。而且由於配重比例比較好,所以在加速方面和舒適感上是比較好的。但提醒樓主喲,這種好僅限於普通的路上,冰雪路上可就不是這樣嘍!一旦打滑後驅車就有可能出現側滑的情況。再說前驅車吧,雖然在普通路面上前驅車由於重心在前面起步不如後驅車。但正是因為如此,在車輪打滑時由於前面有重重的發動機壓著,會增加驅動車輪與地面的附著力。

在坡路上對比,兩者表現也是不一樣的,上坡路上,重心偏移,摩擦力大,車比較費力,這樣一來前驅車優勢就體現出來,還是因為後驅車後輪打滑的因素,會造成溜車故障,而且明顯爬坡也要前驅車費力。

可以看到前驅和後驅車,在不同路況體現不同的優勢,各有優劣,各有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兩者除了路況行駛優劣不同外,在維修保養上各有差異,車主在進行保養,維修時,一定要先看好車輛類型,並不是所有方式都適合。

大師總結:雖然前驅結構緊湊,驅動軸短,動力輸出損耗低、容易駕駛等方面比較有優勢,但也存在轉向不足、起步時輪胎附著力低,動力輸出緩慢等缺點。另外,前輪要負責驅動、轉向和大部分的制動力,所以磨損也比較嚴重。後驅車雖然在以上幾個方面沒有優勢,但起步加速能力強,四輪負荷平均,而且大多數的賽車還是使用後輪驅動,就操控性來說卻比前驅車稍高一籌。

其實,只要習慣了驅動方式一些技術上細微的不同,前驅與後驅的差別並不是很大,不過是因為它們不同的特點決定了不同的需求罷了。說到底,只有市場是檢驗真理的一切標準,實際的市場需求才是真正的驅動力。就目前市場來看,占取80%市場份額的前驅車在實用性和經濟效益上表現比較明顯,更適合當今廣大的消費者的胃口。而後驅車側更適合想擁有出色操控感受的駕駛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