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 年,1003 名朝鮮人登上了開往墨西哥的輪船。這趟航行被幻想描繪成了一次通往繁榮新世界的旅程,一次對於貧困故土的逃離——同年朝鮮已經落入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魔掌。而這些憧憬滿滿的朝鮮移民者等來的現實卻是與墨西哥赫納昆劍麻 ( henequen ) 種植園的一紙賣身契——作為奴隸去收割這種當時被稱為墨西哥 " 綠色黃金 " 的植物。而去往古巴的移民,大都憧憬著能在利潤豐厚的甘蔗製糖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處,然而等他們抵達古巴時,甘蔗製糖業卻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彼時他們的故土已經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他們只能再次淪為古巴赫納昆劍麻種植園中的苦役。
Sponsored Links
抵達美洲大陸後,這些朝鮮移民最先踏上的位於墨西哥西海岸的瓦哈卡。從那裡他們乘坐火車繼續趕往韋拉克魯斯,接著從韋拉克魯斯乘坐蒸汽貨船去往尤卡坦半島的普羅雷格索,最後從普羅雷格索乘坐短途火車抵達他們的最終目的地——梅里達。
" 在那裡他們接受了體檢。" 攝影師 Michael 寫道," 接著出乎他們的意料,他們被分開並且被賣給了出價最高的劍麻種植園所有者。事實上他們被當做奴隸進行了拍賣。" 宣傳和現實的差距在這裡體現的尤為明顯——廣告中所描繪的是每天工作 9 小時的墨西哥田園生活,然而現實卻讓這些移民苦不堪言。這些朝鮮移民需要在尤卡坦半島極度炎熱潮濕的氣候環境里從黎明一直工作至日暮,收割並加工這些叫做赫納昆劍麻的尖葉植物。" 當初承諾給他們的福利,例如為工人的子女解決教育問題以及免費醫療完全成了一紙空談。" 他們拿到手的那點微薄的薪水卻也只能在工作的莊園裡使用,一旦他們逃離莊園,這些薪酬就會成為一疊廢紙。
Sponsored Links
當初登船前往美洲大陸的朝鮮移民中,有農民、軍人,有貴族也有乞丐。交通費用以及其他一些福利都寫在他們被許諾的那張 5 年合約上。這些工人盼望著在工期結束之後能夠返回故土,然而虛假的合約承諾意味著他們中沒人可以攢夠回家的錢。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離開時還背負著欠種植園的債務,他們的收入甚至都不足以支付最基本的生活。
Michael 寫到:" 一些人從種植園逃走了,為了躲避美洲虎就睡在樹上,在尤卡坦的叢林裡徘徊。還有一些人帶著對財富的展望踏上了另一段征程,雖然他們註定要在古巴的種植園裡承擔更繁重的工作。" 為了繼續探尋朝鮮人在古巴的故事,攝影師 Michael 還去到了哈瓦那、馬坦薩斯以及卡德納斯,在這些城市有著最大規模的朝鮮移民群體。
Sponsored Links
這些朝鮮移民群體保留下的最顯著的民俗文化特徵就是泡菜——朝鮮人餐桌上必備的一道佐餐小食,一般由捲心菜加入紅辣椒片以及各種調味料腌制發酵而成。由於身在海外找不到與朝鮮國內所用一樣的食材,這些朝鮮移民便根據古巴和墨西哥當地的食材調整泡菜的配方。在墨西哥,一些朝鮮移民用當地隨處可見的墨西哥辣椒來腌制泡菜;而在古巴,由於調味料的品類比較少,因此他們所腌制泡菜的口味也要明顯寡淡一些。
隨著這些朝鮮移民逐漸融入到墨西哥和古巴的新社區中,朝鮮語逐漸被當地的語言所替代,連他們的名字也被拉丁文化所同化——例如朝鮮姓氏 "Kim" 一般會演變成 "Kin" 變成 "Corona"。近年來,韓國政府作出努力,希望通過韓國舉辦的文化交流項目讓這些流落海外的朝鮮移民再度拾起本國的語言和文化。
Sponsored Links
Michael 遇到過的一些墨西哥籍朝鮮移民也表示比起墨西哥文化,他們血液中更多融入的是尤卡坦文化。" 事實上,他們中的許多人告訴我比起墨西哥人或朝鮮人,他們感覺自己更像是尤卡坦人,因為這些朝鮮移民者後代的身體中也流淌著尤卡坦瑪雅人的血液。"
或許,Michael 鏡頭下這些生活在古巴和墨西哥的朝鮮移民者同 1937 年被驅逐到中亞的高麗人之間最顯著的對比,就是流逝的時間和讓人難以忘懷的記憶。在哈薩克,Michael 遇到了 1937 年大清洗運動中的倖存者,聽他們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這也讓 Michael 能夠以更直接的方式展現那段過去。
Sponsored Links
" 移民去墨西哥要比大清洗運動的發生早上 30 年,第一批的移民者都早已去世。"Michael 解釋道。他一遍又一遍細細走過與那段歷史有關的角角落落,用鏡頭賦予那些口口相傳的故事以生命。" 拍攝出的成品可能有一點超現實和詩意,但並不是我有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