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發脾氣腫麼辦?

@ 2017-02-18

我們都喜歡看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這時的孩子就像小天使一樣。可是,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孩子也會有發脾氣的時候,經常不講道理地大哭大鬧,甚至會出現不耐煩、罵人、打人的行為,這讓很多父母很難堪。通常情況下,很多父母會採取壓抑的方法,比如:讓孩子閉嘴,父母也跟著很生氣,甚至打罵孩子等,這些方式,其實會造成我們的孩子更抓狂。那麼,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該怎麼辦?

一封家長的來信

孫老師:您好!

我的兒子四歲半了,非常愛發脾氣,性格也比較急躁。當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時,他就會發脾氣。有一次,他因為積木沒有擺好而發脾氣,把積木扔得到處都是。這時候,我總是想先給他一巴掌,然後把他關在房間裡。我知道這樣做沒有用,而且會讓事情更糟糕,我自己心裡也會有負疚感,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請您幫幫我!

苦惱的張媽媽

收到這封來信,我加了這位家長的微信,在微信上和她聊了起來。經過了解得知,這位張媽媽的孩子經常發脾氣,和其家庭環境有一定關係。但實際上,孩子愛發脾氣形成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主要受生理性因素,家庭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等影響。

四歲半的孩子正好是需要發脾氣的時候。不僅如此,在體驗安全、快樂、滿足、友情、信賴、親密與依戀的同時,他還需要體驗憤怒、敵意、悲傷、抑鬱、挫敗、不誠實、破壞、執拗、疼痛、飢渴、寒冷等情緒。一個人的情緒能力恰好是他個性、情商、情愛能力發展的溫床。這個階段父母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孩子的情緒成長,比如讓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識別,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情緒表達方式,促進孩子自我疏導與管理各種情緒的能力。最終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可以自如地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表達合適的情緒。

在說如何面對孩子發脾氣前,我們先了解下「脾氣」。發脾氣生氣是人的情緒的一種,這很正常,人人都有。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有脾氣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要做的是當我們有脾氣了,我們如何控製或者安全地爆發。比如當我們脾氣上來了,我們就離開一會兒,讓自己單獨平靜下,或者我們可以深呼吸,默默地數數,從1到10,讓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出去等等,讓脾氣安全爆發出來。

小棕熊發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首先要做到能接納孩子。情緒沒有對錯之分,我們要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接納意味著:我注意到你有情緒,並且我接受有情緒的你。可以直接說出孩子的情緒,比如說:「看起來你有點生氣。」

「我生氣起來的樣子可是很可怕的」

其次,要讓孩子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孩子需要有一些時間去表達他的感受,用點耐性,如他正努力說出情緒,不要打斷他的話題,只是單純的鼓勵孩子繼續討論。可以簡單地回應或重複孩子的話,「哦」,「你是說……,是嗎?」

等到孩子有足夠的情緒表達後,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表情和身體語言會放鬆下來。孩子平靜下來,可以慢慢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細節,好讓家長知道該怎樣進一步引導孩子。

再次,要給予肯定與引導。孩子發脾氣,大多是因為受挫,而用不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比如案例裡張媽媽的孩子因為積木沒有擺好而發脾氣。父母在了解這些不良行為背後的情緒,並且幫他描述感覺後,可以使孩子明白,情緒本身沒有對錯,只是表達情緒的行為可以選擇。也就是說,父母應表示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緒和動機,同時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一些恰當的方法來處理情緒。

父母可以試著對孩子說:「剛才你擺積木時很氣惱,我明白你的感受,但是你把積木丟得到處都是就不對了。你想,積木丟到門口,家裡人很容易被跘倒,你也不希望爸爸媽媽受傷,對嗎?」

最後,要設計方法來幫助孩子處理情緒,解決問題。您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去發展自己的想法。鼓勵他自己解決問題。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想:如果重新來搭積木,你能想到其他的處理方法嗎?

一般情況下,以上的步驟就能讓您處理好孩子發脾氣的問題。以下再為您提供一些不同情況下的應對方法,相信您一定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釋放和管理情緒。

方法 冷處理

孩子一直哭鬧,說什麼都不聽,哄也哄不住,也講不出什麼道理,碰到這種不講道理的孩子,不妨先放一放,做你自己的事情,等孩子發現父母沒有註意自己的「耍賴皮」的時候,也自己感覺沒意識,自然就停止了哭鬧。在回頭和孩子談談剛才為什麼發脾氣,告訴他們有什麼事情和要求可以和父母好好說,不能以這種方式讓父母來滿足其要求。

方法 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父母因為工作忙,忘記了答應孩子的某些要求。孩子知道後,覺得父母是騙他們,不講信用。大哭大鬧。這時,可以哄哄孩子,和孩子一起看一部動畫片;或者拿起玩具和孩子一起玩;也可以和孩子開個玩笑幽默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了,會很快被你逗樂。

方法 讓孩子照鏡子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都是無意識的表達方式,他們只是想要表達自己的不滿,而哭鬧最能引起父母的關注。孩子愛發脾氣的話我們可以將孩子領到鏡子前,讓孩子看看自己發脾氣的樣子,孩子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往往都會覺得可怕,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察覺意識,然後等孩子安靜下來的時候,再和孩子講述道理。

孩子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父母不能縱容孩子的壞脾氣。想要改正孩子的壞脾氣,父母對孩子要有耐心,多陪陪孩子。更要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不要在孩子麵前動不動就發脾氣,不要欺騙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