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直接登島」,老在釣魚島12海里附近轉圈?

@ 2017-02-15

作者:王德華

安倍訪問美國,向特朗普點頭哈腰的鏡頭讓全世界大跌眼鏡。其實,這與他的前輩在「密蘇里」戰艦上鞠躬的角度,幾無二致。戰勝國與戰敗國的形象70年後,依然清晰如昨。

安倍對特朗普畢恭畢敬,換來的是特朗普則保證美國會「百分百」站在日本身後,換來的是日美聯合聲明寫入《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適用於釣魚島。安倍高調聲稱「極有意義且劃時代」,「這是首次寫入。今後就不需要一一再確認了。」

安倍的話音未落,中國4艘海警船14日在釣魚島海域巡航。安倍以為傍個大款,就可以對中國狐假虎威。殊不知剝去畫皮,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中國重重地打了美日的臉。

美軍會直接介入釣魚島嗎

美國大選中國網民為什麼最不願意希拉蕊當選,因為在釣魚島問題上她充當了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

2010年,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後,日本開始要求美國政府高層在公開場合明確對日本的協防承諾。當年10月,時任國務卿希拉蕊與日本時任外相前原誠司在夏威夷舉行會談。就釣魚島問題,希拉蕊稱:「我願明確重申,尖閣屬於安保條約第五條的範圍。」這是美國屁股第一次明確站在日本一邊。

美國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堅守不抱立場的論述,是「釣」著日本。這樣做既是為了保持對日本持續的壓力,以便將來在很多問題上予以施壓,也是告訴日本不要指望美國會為釣魚島問題全力以赴。只要中國不跨越即時收回治權、主動找日本宣戰這一底線,日本就不能指望將美國拴在釣魚島的戰車上。

有跡可尋。2014年2月駐日美軍司令官安傑瑞勒曾表示,美軍不會直接介入日中軍事衝突,因為是十分危險的行為。在2014年4月24日的歐巴馬首次公開表示《日美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的記者會上,對於有記者提出若解放軍進攻釣魚島美軍是否會出兵的問題,歐巴馬當時就苦笑稱「日美安保條約誕生於我出生之前」,「並不是所有的武力衝突,都需要美軍參與」。

中國決不能失去釣魚島

釣魚島「自來以來」重複了千遍萬遍,那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說的。從現實角度來說,更不能失去,否則後患無窮,給中日東海海洋劃定帶來重大麻煩。

釣魚島位於中國的家門口,如同璀璨的明珠。1971年日本乘美國歸還琉球群島之機搶占釣魚島,中國當時深陷十年文革之中。如日本占領該島,將多占1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並可從我方手中奪得全部東海海底石油資源一半多。

更要命的是,會產生多骨諾米牌效應。中國4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其中有300多萬與鄰國有爭議。南海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如果按鄰國單方面宣布的界線,將被分割去三分之二。除了這是海上生命線外,還有豐富的礦產,越南等國每年在南海採取石油5000萬噸。

釣魚島的現狀是,2012年之前完全由日本控制,之後只能說中日雙方同時控制,日本監視力度稍大一點,之前日本右翼可隨時登島挑釁,現在沒人敢撒野了。

在這之前發生了「釣魚島國有化」鬧劇和中日撞船事件。2012年9月10,中國政府公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並對釣魚島及附屬島嶼開展常態化監視、監測。從此,中國開始按照自己的節奏,主動出擊,掌握釣魚島主動權。

為什麼不直接登島?

中國海警船在釣魚島海域巡航,屢遭日方干擾警告,確實讓人悲愴。有些網民說,「巡航自己國家的島嶼還遭警告,一點底氣都沒有」,更有網民建議,「直接登島」。

「對日本說一萬遍也沒有意義,用北方四島的方式解決它」,這種建議確實很解氣,但也要面對現實。釣魚島確實重要,但面積太小,只有幾塊石頭,不論是中方還是日方,守是守不住的。儘管中方還是日方,軍隊都在摩拳擦掌,演習奪島這一步。但不到最後緊要關頭,誰也不會跨出這一步。

一旦開戰,絕不是釣魚島的問題,日本的全境都在中國的打擊範圍內。日本敢開第一槍,那麼它的飛機都得死在機場,艦艇也都得沉在港口裡,中國的萬枚飛彈早就給他們準備好了。中日之戰不會在釣魚島,而是在日本本土,攻擊的主力是飛彈雨。

登島是必然的,不能一口吃個胖子,要等待時機登島。爭取釣魚島的主權無錯,但要講究策略知己知彼扎紮實實穩步推進,正義、強國和出師有名審時度勢是成功的根本。過於情緒化容易被蒙蔽利用,甚至等於慫恿國家進一步走向戰爭,只會適當其反。

不知老王說明白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