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廣為流傳著,日本人的祖先是秦始皇時期的徐福,但是有多位日本倭王(國王)表示,日本王室是中國吳姓的後裔。在2015年的百家姓排名中,吳姓排第十位,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05%。吳姓的第一個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第二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日本王室就是來源於此。
日本王室
《魏略》《晉書》《梁書》《北史》《路史》等史料記載,漢、魏至隋唐時,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華王朝,並鄭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吳太伯的後裔。而吳太伯就是周代諸侯國吳國的第一代君主,太伯,又稱泰伯,姬姓。
吳太伯
按日本倭王的說法,日本王室為夫差後人。公元前473年,臥薪嘗膽20多年的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夫差死後,吳姓子孫四處逃散,但並沒有滅絕,有的繼續在國內發展,有的則遷往日本、越南、朝鮮和南洋諸島。 據考證,吳國王室的一些倖存者遠渡重洋,到了日本島。當時的日本很落後,這些吳國後裔帶去中華的文明。不久,他們就建立威望和地位,成為當地人的首領。而其中一支就演變成了日本皇室。
吳
中國歷史學者和日本人在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元朝初年,金履祥在《通鑑前編》中提到:「日本又雲吳太伯之後,蓋吳亡其支庶入海為倭。」日本著名僧人中岩園在《日本紀》中也得出同樣的結論;日本學者鳥越憲三郎、日下恆夫等,推定吳人東渡日本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即越滅吳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