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債再創新高,突破6800億令吉,大家知道6800億有多少個零嗎?

@ 2017-02-18

勁爆新聞,納吉就任首相和財政部長之後,國債從2009年的3630億增加至2014年的5689億,到今天突破了6800億令吉!我們離破產還會遠嗎?

(http://www.nationaldebtclocks.org/debtclock/malaysia)

根據數據計算,大馬人口3000萬,換言之,現在平均每人要承擔21,817令吉的債務!

最近,馬幣的走勢一落千丈,大家都清楚,但馬幣卻貶值得令人咂舌。《經濟學人》自1986年以來都有一項有趣的巨無霸指數(The Big Mac Index)來比較貨幣匯率。在假定購買力平價成立的前提下,趣味性比較兩個國家麥當勞的巨無霸價格,以測量兩國貨幣的匯率。而七月份剛出爐的2015年巨無霸指數顯示,馬幣在世界48個國家或城市當中,是倒數第二最貶值的貨幣。

更不堪的是,墊底的俄羅斯盧比是因為烏克蘭課題,被西方列強打擊才出現大幅貶值的現象。也就是說,如果排除國際貨幣圍堵,馬幣是現今世界上最慘的貨幣,沒有之一。 有言論指出,馬幣貶值(或說馬幣被低估)是為了增加出口,但卻不然。馬幣至2014年第四季明顯下滑以來,我國出口卻沒有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增長。

我國官方的2014年第四季總入口數據顯示,同比2013年第四季有6.4%的增長(香港貿易發展局,2015年3月11日)。但是同年季度對比卻出現明顯的跌幅。來到2015年第一季,貿易順差不止下滑,出口更是比上一季暴跌20%。馬幣貶值是為了提振出口的說辭,在現實數據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或許馬幣貶值可以讓本地消費者減少入口,轉向支持國貨,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不只是我國內需不足,更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來外資大舉外撤,讓我國市場低迷,我國經濟失去前進的動力。更不堪的是,最近引爆的1MDB醜聞,更是雪上加霜讓市場失去信心。然而,上述所說,畢竟還只是個國家經濟病症的徵兆而已。我國還有更大的隱憂。

市場或許還在期待國家銀行的貨幣挽救政策。然而,前陣子國行行長潔蒂就表明了不會實施市場干預手段,市場雖然出現非常短暫的技術調整,但畢竟還是缺乏利好消息的支撐,持續低靡。潔蒂在記者會上不下十次地表明馬幣被是低估的。然而,與其說國行無所作為,不如說是國行無能為力。

在剛剛公布的國家外匯儲備金金額,當局給出明確的警告,說儲備金隨時可能跌破1000億美金。更關鍵的是,現今儲備金只足夠應付1.1倍的短期外債(東方日報,2015年4月8日)。國家銀行的數據顯示,我國外匯儲備金的儲備走勢與馬幣貶值的時間點吻合,即一樣從2014年10第四季開始下滑,這或許說明了國行無力進行干預的主要原因。而偏偏這時國債卻是呈雙位數增加。即使官方數據聲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國債有新的定義,才導致數額上升,但市場與經濟狀態卻赤裸裸的反應出我國經濟的無力感。

大馬國債規模之所以不能降下來,關鍵問題在於我國政府貪腐行為過於嚴重,任何減債的行為都會造成傷害到某一山頭的利益並遭到眾矢之的。我國也缺乏天下為公,無畏得罪人,而敢於改革的的政治巨人。所以我國國債除非是出現惡性通脹才可能賴掉外,否則永遠不可能減少。

歷史上的貨幣危機歷歷在目,然而馬幣貶值,始終只是徵兆,更嚴重的市場無力與施政偏差問題,才是壓死我國經濟的那兩根稻草。或許只有極端的國家破產發生,才能逼使我國出現改革轉折。前途未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