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這個詞,稍有不慎就會被玩成野心
生於1984年的王寶強,和同樣生於1984年的李宇春,其實代表了那一代人中農村和城市兩個「圈層」人群的成功奮鬥軌跡
但是,相比李宇春,似乎王寶強的成功更加來之不易。
從當初北影廠門口一個跑龍套的群演,到如今導演作品《大鬧天竺》票房突破6億元。
可以說,王寶強實現了他的夢想,但是,《大鬧天竺》的差口碑,卻讓很多人質疑王寶強的「野心」
前兩天,王寶強曾經專門發微博,回應網友對他不適合當導演的質疑,稱「萬事沒有絕對,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王寶強的真誠回答並沒有讓網友閉嘴,這與當時王寶強馬蓉離婚事件曝出後網友對王寶強一致的支持形成鮮明對比
2月6日下午,王寶強來到CCTV-6電影頻道某節目現場,再次就「不適合當導演」等外界質疑做出回應。
首先,王寶強並不認為自己的《大鬧天竺》是爛片: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褒就有貶,我承認電影有缺陷,但是不能認可一些人說這是一部爛片。
對於一些網友發出的「王寶強不該當導演」的否定聲音,王寶強並不認同。「努力是可以改變現實的,一切皆有可能」。王寶強認為,這樣的說法打擊了那些為了夢想而不斷奮鬥、追求的人,這是錯誤的輿論導向。
其實,跨界導演能在處女作上就得到認可的極少,當年郭敬明、韓寒等都遭受過質疑。對於未來是否還會繼續做導演,王寶強說自己首先並非「跟風」當導演。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己至此已經心滿意足,除非遇到其它令自己心動的題材,否則近一兩年將不會再做導演。
其實,王寶強並沒把話說死,在喜劇這條路上,就像周星馳在談到自己江郎才盡的時候說的:我們本身就是乾電影的,不幹電影還能幹什麼呢?干其他的更難!
或許,對於王寶強來說,放下讓他焦頭爛額的離婚官司和名譽侵權案,眼下給《大鬧天竺》一個圓滿的收尾,才是最重要的吧?
最後做個小調查,如果王寶強將來繼續當導演拍電影,你還會去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