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不改變 就等著被Youtube取代

@ 2017-02-07

2007年,一個改變全球教育現場的名詞出現: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兩個化學老師柏格曼(Jonathan Bergman)和山姆斯(Aaron Sams)為了解決學生缺課的問題,搖身一變成為提倡翻轉教育理念的開創者。翻轉風潮進台灣,從國小到高中,形成一股新的教育思潮,然而,翻轉教室,只是起點。

在柏格曼眼中,翻轉學習(Flipped-Learning)才是最大關鍵。其中的差別,在於讓學生客製化學習(personalized learning)。「事實上,學生不在乎你知道什麼,直到感受到你在乎他們,」對柏格曼來說,充分運用和學生面對面的時間,了解學生需求,才是真正從翻轉教室,進階到翻轉學習。

從翻轉教室到翻轉學習

從翻轉教室(Flipped-Classroom)到翻轉學習(Flipped-Learning)是自然演變的過程,透過翻轉教室可以找回課堂上跟學生更多面對面互動的時間,接著就要進一步思考,怎麼深化教學方式,這就是出現翻轉學習的契機。

翻轉學習的第1個挑戰是,通常老師們第一年都還在翻轉教室的階段,忙著製作影片找自己的步調,沒有時間反省學生需要的東西。

第2個挑戰,思考模式要更進一步翻轉,不只是在台上口沫橫飛,而是讓學生更主動的參與,正確的師資培訓很重要,往往有的老師做出來的影片長達45分鐘,那樣是不行的,通常以15分鐘為一個單位教學。

第3個挑戰是,因為翻轉學習的模式很多,包括專題式教學(Project-Based Learning)、問卷評量(Flipped Inquirer Learning)或是翻轉精熟模式(Flipped Mastery Model),需要花很多時間摸索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要面對這些挑戰,就是勇於嘗試,很重要的一點是「做就對了」(Just Do It)。害怕也沒關係,但你要有被Youtube完全取代的心理準備。因為全世界的小孩只要上網就可以看到老師授課內容,差別在哪裡?

翻轉學習不是MOOC,是客製化經驗

用一句話去形容翻轉學習:就是如何充分善用與學生面對面的時間。

跟MOOC最大的差別是,翻轉學習強調情感連結,老師陪伴在學生身邊,所以有更多機會去更了解學生與特定的需求,更加個人化。

事實上,學生不在乎你知道什麼,直到他們知道你在乎。每個學生都與眾不同,對孩子的需求要更有同理心。精熟模式的的話,學生可以用更彈性的步調去學習。基礎的課程內容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注入好奇心的元素,領導學生有動機學習因為他們可以選擇自己要學什麼,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我們最缺少的是好奇心,因為學習過程中學生少有選擇,給予選擇的空間,學生的好奇心不會被抹滅,才有機會在自己熱衷的事務上展現熱情。

換句話說,我沒有發明什麼了不起的東西,最多只是將翻轉學習的方式分類,這些方法已經存在好久了,只是希望能夠帶著大家去思考這些方法的可能性,推動老師真正去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