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哭鬧=渴望與你交流
哭,是嬰兒與世界交流最重要的機制,也是嬰兒表達自己需要最有效的方式,在某些時期也是唯一的方式。設想一下,如果你老了,病了,餓了,或者感到很孤獨,很難過,躺在床上,甚至不會說話了,你哭了,你的親人不過來安慰,也不撫摸,你會怎麼樣?
也許孩子是不哭了,但是,他/她已經開始變得孤獨絕望了……
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個月,爸爸媽媽需要與寶寶建立關係。寶寶的哭鬧就是一種與你交流的方式,如果這個時候得到你的回應,他/她的情緒會調動起來,積極探索外界並且與人互動。
有一個電影叫《凱文怎麼了》,電影講的就是美國媽媽由於沒有做好當媽媽的準備而對新生的兒子不聞不問,隨他哭且自己也不抱孩子。最終孩子長大後對媽媽有很強的距離感,甚至產生了對媽媽的報復心理。可能電影裡面的例子有點極端,但是從側面可以看到寶寶哭鬧要抱抱的重要性,絕對引起父母深思。
抱一抱,更健康
的確,嬰兒哭鬧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要媽媽去抱,但也不是絕對什麼時候都不去抱。 寶寶哭的時候應該去找原因:奶喂夠了麼?尿布是不是要換了?衣服是不是不合適?包裹是不是太緊?環境是不是太吵鬧?如果有原因解決原因就好了,而不能讓小孩子一直哭著,因為有些嚴重的疾病的唯一表現也是劇烈的哭鬧,放任不管的話可能會延誤治療的時機哦!
做個細緻的觀察者,學會辨別寶寶的哭聲。寶寶的哭能夠表達很多意思。餓了的哭,和生氣的哭是完全兩種聲音。如果是新做父母也不要太驚慌,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慢慢的就能夠了解孩子的脾氣了,能從哭聲中聽出孩子的意思來。
另外,我們科學智囊團里其他熱心媽媽還有些經驗分享:
孩子哭的時候,先聽一下聲音,是痛苦的大哭還是哼唧,如果痛苦狀一定馬上抱起,否則先評估一下是不是餓了冷了熱了尿了,如果不是先輕輕拍一拍,用語言來行使擁抱的力量:寶貝,怎麼了?然後如果孩子大聲哭再抱起來哄。
總之,囉囉嗦嗦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想告訴各位媽媽:
嬰兒是用心感受世界的,做父母的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個孩子。一定要記住兩樣:愛和耐心,耐心尤其,尤其重要,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寶寶哭鬧怎麼哄?
1、嬰兒哭一般是餓了,給點吃的,不吃的話就抱起來,輕輕的拍後背,一邊和寶寶說話,給與他安全感。
2、有些寶寶無法自己安靜下來。哭鬧的時候,他們的頭或手臂會甩到後面去,尤其是當他們仰臥的時候。嬰兒還未滿6周大而且很不安分的時候,你可以試試「包裹法」。請護理師或助產士示範給你看,如何用一條大毛巾將寶寶包起來。
3、有些寶寶無法自己安靜下來。哭鬧的時候,他們的頭或手臂會甩到後面去,尤其是當他們仰臥的時候。嬰兒還未滿6周大而且很不安分的時候,你可以試試「包裹法」。請護理師或助產士示範給你看,如何用一條大毛巾將寶寶包起來。
4、如果寶寶在5~10分鐘內無法安靜下來,他可能是想獨自安靜一下。那麼接下來的5~10分鐘,你可以把寶寶放到床上,等等看。然後你再溫柔地讓他感覺:「我可以幫你嗎?」寶寶會讓你知道他是不是想要你的幫助。你要給他機會學習如何靠自己安靜下來。
5、給寶寶聽音樂。舒緩輕鬆的音樂同樣也能讓寶寶變得安靜下來。媽媽們不如選取一些在寶寶出生前就經常給他聽的音樂,這樣的音樂可以讓寶寶產生一定的熟悉感,這樣很自然的就安靜下來了。
6、輕輕的給寶寶捏捏手,然後在沿著寶寶的背脊進行輕輕的按摩,很多寶寶都很喜歡這個姿勢的。如果讓寶寶趴在床上,一定要注意讓寶寶的頭轉向一側的位置,防止寶寶出現窒息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