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責任確保司法部的立場符合其莊嚴使命和初衷——永遠尋求正義、代表正確……我認為對移民新政進行辯護與這些職責和使命相違背,也不認為新施行的行政令是合法的,"當地時間30日下午,美國司法部代理部長塞麗·葉茨在一封聲明信中這樣說道。
三個小時後,葉茨就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價:特朗普宣布將其除名。這位新任美國總統還充滿挑釁地在推特上發布此事。而葉茨的繼任者——原維吉尼亞東區檢察長丹娜·波恩特,一上任就撤銷了葉茨的決議,要求司法部捍衛總統的命令。
事情緣於1月27日特朗普"突然"簽署的一道行政令:對7個穆斯林國家的公民暫停入境。這如同推倒一串多米諾骨牌,引發的反應甚至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而特朗普要面對的麻煩最大的一塊牌,恐怕在於美國國內多地法官、檢察官也紛紛表態,將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減小特朗普禁令的負面影響。
法院跟總統對峙?這事兒在美國不新鮮。
為何地方法院膽敢杯葛總統的命令?這是由美國獨特的司法體系決定的——聯邦法院(美國的最高法)授權於美國憲法和國會頒布的法律;而州法院(相當於省高院)授權於州憲法和當地政府頒布的法律。在某些不涉及安全、外交等國家戰略的本州事務中,州憲法甚至高於聯邦憲法。
因此,雖然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地方法院也有權根據地方法律採取不同的措施。比如當地時間28日晚間,美國紐約東區聯邦法院法官安·多納麗簽發緊急令,"要求暫時停止遣返來自受限國家的人員",兩名在紐約甘迺迪機場被暫時扣留的伊拉克籍男子因此被釋放。
如今,已有包括維吉尼亞、紐約、麻薩諸塞、華盛頓和加利福尼亞在內的至少5個州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作為美國司法部代理部長,塞麗·葉茨拒絕就此在聯邦法院為特朗普進行辯護。
作為由總統提名、議會批准且終身任職的法官,針對具體案件發布了與總統令相違背的停留令,帶有明顯的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烙印,而且也不是第一次。
2016年1月,還是因為移民的事兒,包括德克薩斯州在內的26個州指責歐巴馬繞過國會大赦近500萬非法移民,向得州地方法院起訴政府,要求暫停實施新政,該訴求得到法官的支持,歐巴馬的移民改革繼續擱淺。
到底是法律鬥爭還是政治鬥爭?
白宮方面將葉茨對抗總統的行為上升到"政黨鬥爭"——"為了政治制衡,都不願鞏固加強我們的法律。"白宮政策顧問史蒂芬·米勒對媒體表示,葉茨的決議向人們展示了如今美國的司法系統變得多麼"政治化"。
而特朗普則發布推文表示,這一切都是美國民主黨的陰謀:"民主黨人推遲我的內閣甄選,純粹是出於政治意圖。他們就是誠心添亂。你看,現在出馬的是歐巴馬任命的司法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