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之將死,其鳴也悲;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句話說的是鳥在臨死時,感到害怕,因此發出悽慘的叫聲;人到了快要死的時候,反省自己的一生,回歸生命的本質,故而說出善良的話來。但這句話並不適用於任何地方,在殘酷的冷兵器時代,以人頭數計功勞,那些殺人無數戰神們在臨死前又留下怎樣的遺言呢?
一、臨死不忘拉上仇人墊背的吳起吳起是戰國初期的全能型天才,政治,軍事都十分擅長,在魏國創立了戰國時期步兵的王者——魏武卒,曾率領五萬魏武卒擊敗秦國五十萬大軍,威震天下。後,吳起投奔楚國,被楚悼王委以令伊之職,吳起擔任令尹後立即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楚國國力大增。公元前381年,吳起率楚軍北上援助趙國,把當年的老東家魏國給打了個半死。 吳起雖然使楚國變得強大,但他變法的政策極大的損害了楚國貴族的利益。在楚悼王死後,吳起失去了靠山,楚國貴族趁機率兵攻打吳起,吳起見狀直奔楚王停屍的地方而去,貴族們用箭射殺吳起,吳起將箭拔出插在楚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吾王。」但貴族們已經紅了眼,繼續用箭射他,吳起被射死的同時,楚悼王也跟著被射了不少箭。按照楚國的法律,傷害王屍是重罪,要被夷滅三族,因此被誅殺的貴族有七十多家。吳起死時,事發突然,根本沒有感慨的時間,所以他的遺言既有想找到一線生機的意願,也有拉那些殺害他的人同死的報復心。
二、死前感慨自己殺人過多應遭報應的白起 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巨大貢獻。曾大敗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長平之戰殲滅四十萬趙國軍隊。白起因殺人太多,有殺神之稱。但秦國丞相范雎嫉妒白起,便進讒秦王,賜死了白起。白起接到使者送來的劍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過錯,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一會又說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隨即拔劍自刎而死。
三、死時願風水的蒙恬出身將門的蒙恬,少年時便胸懷大志,曾參與過滅楚、滅齊的戰爭,但都是以副帥的身份參加的。秦朝統一天下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上討伐匈奴,大敗匈奴後留守北方,修築了秦長城。秦始皇死後,趙高與李斯、胡亥篡改遺詔,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恬及其弟蒙毅。蒙恬接到遺詔後,說了和前輩白起同樣的話:「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然被無罪處死。」沉默了一會又說:「我本來就該死,起臨洮到遼東,修築了萬里長城,不可能不挖壞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隨即服毒自盡。
四、死時依然霸氣的項羽 一生經歷七十餘戰的西楚霸王,最終在垓下之戰被終結了不敗的神話。突圍到烏江邊的項羽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拒絕渡江,下馬步戰,連殺數百漢軍。最後見到了自己的老熟人,漢軍將領呂馬童,於是說道:「這不是我的故人嗎?我聽說漢王用千金買我的頭,這千金便送給你吧。」於是拔劍自刎於江邊。
五、死前後悔不已的韓信韓信是漢朝的開國元勛,一生攻無不取,戰無不勝,最終擊敗了戰神項羽。但劉邦剛剛的了江山,便奪了韓信的兵權,將他封為楚王。結果韓信連楚王都沒當幾天,便被人誣告謀反,被貶為淮陰王。後呂后和丞相蕭何合謀,將韓信誘至未央宮,斬於鍾室,夷滅其三族。相比於前面那幾個戰神的臨終遺言。韓信就沒有那麼灑脫了,而是充滿了悔恨。臨死前,韓信說道:「我後悔沒有聽從蒯通(蒯通曾勸說韓信謀反,韓信沒有聽從)的計策,被婦女小人所騙,這不是天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