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和國君主原先的正式稱呼是「大王」(治天下大王)。中國南朝史書《宋書•蠻夷傳》就稱五位遣使朝貢的倭國君主為倭王,史稱倭五王(贊、珍、濟、興、武)。
隋煬帝時,大和推古朝攝政的聖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時,不知天高地厚,在國書中官寫上了「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的句子,惹得隋煬帝龍顏大怒,不肯接受其國書,勒令其改換稱呼。
不管怎樣,這是日本人第一次在正式文書上稱自己的國王為天皇。
從隋唐朝到明清時期,中國政府一直以日本國王來稱呼和冊封日本的執政者。
只有宋朝對日本比較客氣,因此《新唐書》、《宋史》等書對日本執政者冠以「天皇」之稱。
大約是在清末的同治年間,中國又恢復對其使用「天皇」一詞。
日本天皇是神道教最高領袖,日本國家象徵,相傳為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後裔。
日本史書一直宣稱天皇是萬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來自同一家族,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王朝更迭。
事實上,中古時期的日本小國林立,最後由位於本州島中部(奈良)的大和國家實現統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別稱。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現過多次王位的爭奪,或許也改易過多個朝代。而且,大和朝廷成立後,天皇作為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的時間並不長。自鎌倉幕府建立以來(1192年—1333年),日本歷史上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幕府歷史時期,天皇權力被架空了六百八十二年之久。直至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布廢除幕府制度,德川幕府的最後一位「征夷大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宣布「奉還大政」,日本朝廷、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握政權。
明治時期,天皇的權力達到了頂峰。所謂「萬世一系」的說法、且被寫入憲法,就是產生在這個時候。
日本也從此走上了一條由天皇操縱並主導政權的,向著封建軍國主義國家進發的邪惡道路。
裕仁天皇(昭和)在位時期,發動了侵略中國和亞太其他國家的罪惡戰爭,給亞洲及世界各國人民以巨大深重的災難。
二戰後期日本以無條件投降為條件,允許天皇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下來。並迫使其發表人間宣言,否定其人間「神」的地位,承認不再具有神性。
日本天皇既然不是「神」,不是君權神受,不是創世之神天照大神後裔,那麼,其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是怎麼誕生的呢?
史學界比較盛行的觀點是:神武天皇其實就是當年秦始皇派遣出海求仙藥的徐福。
這是有歷史論據的。最權威的史學著作《史記》有記載,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穀子種」,乘船泛海東渡,這是有史可查的東渡第一人。
日本國內很多人也認同這個說法。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坦言自己是徐福的後裔。
日本人也都尊徐福為「司農神」和「司藥神」。
至今,日本仍保留著包括徐福墓、徐福宮、徐福上陸紀念碑在內的許多遺址。
每年秋季,佐賀縣人民都要向供奉在「金主神社」中的徐福敬獻「初穗」。每隔五十年,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祭奠。
不過,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否認這種說法。
否認的依據當然還是史料,主要是日本的史料。
日本史料《神武紀》記神武即位之年為辛酉之年,即公元前660年。
公元前660年前後,正是春秋齊桓公葵丘之會一匡天下的時候,距離徐福的時代早了四百多年。
換一句話說,神武天皇比徐福早生了四百多年,他們當然不可能為同一個人。
還有,徐福東渡事僅見於《史記》,而且只是泛泛幾筆帶過,語焉不詳,不足為信。實際上,日本在中國宋朝時才出現徐福東渡的記載。這說明徐福東渡主要盛行於民間傳說。
話說回來。日本人懷疑司馬遷《史記》的可信度,其實,《神武紀》更不可信。
日本自稱「萬世一系」,從神武天皇到現在明仁天皇共有125代。但有正史記載的是從第40代的天武天皇才開始。
那麼,從第一代天皇到第三十九代天皇是怎麼樣被後人記住的呢?
說來可笑。
話說,推古九年(公元601年)是辛酉年,聖德太子就借道教辛酉年之說(60年出現一次的辛酉年是發生變革之年),在斑鳩宮推行改革的年份,以推古九年(公元601年)為起點往上推第21輪的辛酉年為日本建國之年,規定該年的陰曆一月一日為神武天皇登極之日(陽曆為2月21日) ,編排了「皇紀」。聖德太子這麼一推,皇統就被向前多推算了大約一千年。那麼,怎麼填補這一千年時間的歷史空白呢?沒辦法,虛構唄。就這種虛構的歷史,居然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日本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之間的天才人物稗田阿禮和他的助手太安麻呂在元明天皇統治期間(約在公曆712年前後)完成了日本史書之祖——《古事記》。不過,在這《古事記》中,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至第十四代仲哀天皇在歷史中根本無法確認,根本就是為了完成從神代到人代的過渡而虛構出來的人物。
事實上,在日本所謂的神武時代,日本還沒有曆法紀年。日本有曆法,是欽明天皇時代,由百濟的歷博士一位名叫觀勒的高僧傳授得來的。
沒有曆法、沒有相關記載還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目前的考古發現都沒有舊石器時代人類在日本列島上活動的痕跡。
也就是說,生活在日本島上的所有人,都是外來移民的後裔,絕對不是獨立起源的一支人類。
而在考古發掘中,可以發現,日本彌生、古墳時代受到來自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的文化影響非常顯著的。早期天皇古墳的陪葬品以鏡、刀為主要祭祀用品。而中期天皇古墳與早期古墳相比,陪葬品中多了很多大陸化的貴族生活物品,如金飾、玉飾等,還出現了馬具。
日本文化程度很長一段時間內停留在繩文文化時代,卻突然象在一夜之間飛躍到青銅的彌生文化。而從筑紫至遠賀川口,出土的兵器形式與先秦大陸中原的刀劍戈矛無異。可見,如果真有神武天皇這個人,那這個人就應該是徐福,或與徐福一同東渡的某個中國人。
現在,日本人已經不把天皇當神一般朝拜,很多人都希望可以開放天皇陵,以徹底考證出天皇的身份。
日本考古協會的專家和其他一些學者也一直在懇求官方開放部分皇陵,以進行考古研究。
但專門負責打理日本皇室一切事務的日本宮內廳以擔心打擾已故天皇靈魂安息為由,拒絕向公眾開放天皇陵墓。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四年級的保田德明認為,「宮內廳以怕打擾天皇靈魂安息為由拒絕開放天皇陵,這不過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背後肯定有對皇室真正血統的擔心。但天皇對於日本人來說還是個比較神秘的存在,如果什麼都公之於天下,多少會有些牴觸感。」
也有人認為,宮內廳是擔心打開這些「天皇陵墓」後,一旦其中的遺體年齡與既有的說法對不上,將會對日本皇室的正統性構成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