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打海戰是花錢造靶子?澳專家勸美軍別折騰 但有人偏要試試

@ 2017-01-26

左上為澳大利亞戰略專家休·懷特

中國海軍近些年來的飛速發展,使得其成為了亞洲成長速度最快的海上作戰力量,這一點已經毫無疑問了。根據澳大利亞著名戰略專家休·懷特,於2016年12月再澳大利亞《時代報》上撰寫的專稿中明確指出,任何國家跟中國打海戰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中國現在最主要的作戰思想就是「區域\拒止戰略」:核心就是如何能夠快速擊沉敵方的大型海上作戰艦艇。尤其是在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和鷹擊-18系列的遠程反艦飛彈等多種武器的綜合打擊下,就算是美國的」福特「級航母戰鬥群,無疑也是中國飛彈的活靶子。由於,懷特曾於上世紀80到90年代擔任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和總理的高級顧問,所以其論述有一定的理論根據。當然,這位澳大利亞專家如此直白的話語顯然也是勸說中國最大的對手-美軍不要再折騰,回歸正常的發展軌道上來,避免走曾經的老路。

左上為約翰·麥凱恩 一位退役老兵 非常想試試能不能跑贏中國速度

但是顯然美國人並不打算聽勸,還想繼續折騰折騰,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這位曾經的老兵根本聽不進去勸,偏要搞出一項大計劃:在今後五年里,把美國海軍拓展到350艘戰艦,把功勳卓著的B-52轟炸機全部退役等等,總之,在這份總金額高達6400億美元的國家防務基礎預算提案中,這位曾經美軍退役飛行員,偏要試試能不能跑得贏中國的發展速度。

除了F-35這一項外 麥凱恩的計劃基本都得到的貫徹

在麥凱恩這份預算提案中,主要分為幾大部分:首先把海軍戰艦規模拓展到330艘,爭取擁有350艘水平;其中包括了新建5艘核潛艇、1艘航空母艦。還有就是在艦載F-35C戰鬥機尚未服役前,先買59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和18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還有,把海軍陸戰隊規模從18.2萬人,提升到20萬人等等龐大採購和擴軍計劃,讓人目不暇接。雖然,麥凱恩最初提出的這份計劃只不過是「提案」,但是在美軍2018財年的預算的草案中基本上得以貫徹。同時,有一點不容忽視,美軍將會就是繼續加大F-35系列戰鬥機的採購。原本這一項是麥凱恩極力反對的,他提出是削減原定計劃2040年總共採購1732架的大訂單,可目前公布的新聞來看,美軍不僅僅沒有縮減F-35的規模,而且隨著F-35的成功降價,使得這筆計劃還可能會提前完成!雖然尚未公布最終的預算清單,但是今年無疑將會是F-35大批量訂單來臨的「好年頭」。因為在2017年年初,第200架F-35就已經下線了,這也意味著大批量服役F-35的時代已經來臨,只要資金充足下線速度會越來越快。

B-52加速退役 B-21加速服役 美國人的腳步其實從未停下過

還有一點我們要注意,麥凱恩要求加速淘汰B-52轟炸機。雖然美國空軍計劃讓B-52轟炸機服役到2040年,可麥凱恩卻要求儘快退役B-52轟炸機,以騰退更多資金來裝備B-21新型隱身轟炸機。當然,這還僅僅是建議,但是鑒於前些日子,B-52在訓練中一台發動機直接掉落砸中民宅,這可能會導致B-52轟炸機的加速退役。這將會意味著,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隱身性能更好,航程更遠的遠程轟炸機將會被投入戰場,戰場態勢可能會進一步發生大的變化。而且,這些B-21轟炸機將會和B-2隱身轟炸機一道,構成美國空基戰略核打擊體系的重要一環。

不過美國人可能太關注數字 而忽視了「區域\拒止戰略」的核心 讓你打不著就是好戰略

從目前公布的這些預算項目來看,美國人的計劃其實非常明確,加速發展自己的遠程投送和戰略打擊體系,同時確保自己在局部範圍內也要處於兵力優勢。不過,單憑數量上的優勢,是很難轉化成實際戰場優勢,這就要說明中國「區域\拒止戰略」的核心,並不是同等兵力數量的直接競爭,而是利用現有優勢武器裝備,儘可能確保敵方打擊力量的「火力臂」夠不著要打擊的目標。這很像美國之前提出的「巧實力」戰略,利用優勢支點,儘可能改變現有的戰場態勢和格局,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所以,可以讓美國儘可能的多試試,也好幫中國完善相應的作戰思想和作戰體系,確保真正使用時,「打的著,打的狠,打得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