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嘉誠把投資重心從中國轉向英國之後,似乎也沒賺到什麼好處,現在又帶著錢,轉戰澳大利亞了。
李嘉誠「拋空」中國,曾在2015年引起軒然大波,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熱點,據統計,從2014年年初到2015年4月這一年多一點的時間裡,李嘉誠及其旗下公司通過資產轉讓等方式套現近800億人民幣,而且旗下公司的註冊地,也都逐步撤出國內。曾有一篇文章「別讓李嘉誠跑了」,在網上引起爆炸性的評論,有分析認為,李嘉誠撤出內地投資,一是為了讓財務更加充裕,方便後面的「生意」,再就是為其子李澤鉅未來的發展鋪好路。
那麼,過去了這麼長時間了,當初全盤撤出內地,轉投歐洲地區的李嘉誠及其企業如今怎麼樣呢?或許可以用「痛苦」和「後悔」來形容。
2016年初,李嘉誠公司斥擬資150億美元收購英國的移動運營商,英國的電信監管部門曾表示這項交易對於英國消費者不利,就在兩個月後,出於對競爭方面的擔憂,歐盟出面叫停了此項交易,隨後李嘉誠公司的股份收益預期被下調,在2016年中的時候,其公司股價觸及重組以來的最低位,創下了四年來的新低。
然後又遇到英國脫歐事件,李嘉誠的投資觸及到英國的每一個領域,從港口,到連鎖店,電信,鐵路,電網公司,煤氣公司,水務公司,樓盤,雖然其公司表示在英國的投資都是基礎的民生投資,根基不會受到影響,但受到脫歐時間之後的匯率影響,其在英國的利潤縮水了18%,李嘉誠身價在2016年縮水近13億美元。
近期李嘉誠旗下的三大旗艦公司,長江基建,長實地產,電能實業發布公告表示將組成財團,投資約424億港元收購澳大利亞的一家能源公共事業公司。收購成功,李嘉誠就成為了澳大利亞最大的海外投資者之一,轉投澳大利亞,背後反映出來的是李嘉誠在英國的失利,可能會再次選擇「拋空」英國。
目前李嘉誠仍是香港首富,凈資產約為286億美元,不過隨著其旗下公司股價紛紛走低,李嘉誠的凈資產值將至四年來的最低水平。曾經作為亞洲首富的她,如今位列亞洲第三,排在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和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之後,這也應了那句話,離開了祖國,你啥都不是。
撤離內地投資,可以說是李家商業帝國走向沒落的開始,內地市場巨大,撤離這裡,再回來發財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今天有馬雲和王健林超過李嘉誠,明天還會有更多的大陸富豪超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