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人,繁衍了絕大部分姓氏!

@ 2017-01-25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僅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在上古時期,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近現代考古發現了大量與這一時期相對應的龍山文化遺址,證明三皇五帝時期確實存在。對於三皇五帝的具體人物,歷史上存在多個版本。不過,就黃帝和炎帝來說,不僅是上古時期,也可能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人物。

一方面,對於黃帝來說,作為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所以也被稱為有熊氏。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曆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對於中華文明的進步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就炎帝來說,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率領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究其原因,不僅在於以上歷史貢獻,也在於二者的姓氏繁衍了絕大部分姓氏。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其中,姜姓源出炎帝神農氏,炎帝的後裔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到現在,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

最後,姬姓為黃帝之姓、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和炎帝的姜姓一樣,姬姓現在的人口相對較少。但是,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占《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由此,儘管部分姓氏的源頭既有姬姓,也有姜姓,但是,對於這兩個姓氏衍生出的姓氏,包含了今天人們使用的絕大部分姓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