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蘭
抗戰爆發以前,上海的電影唱片業完全可以與美國好萊塢媲美,除了好萊塢,世界其他地區的電影唱片行業都不能和上海媲美。
上海也因此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影星歌星,好事者還評出來當時的四大天后。
所謂民國四大天后分別是胡蝶、阮玲玉、周璇以及李香蘭。
這裡又以李香蘭的事跡最為傳奇,因為抗戰時李香蘭一直為偽滿洲國以及日本做宣傳,宣揚什麼滿蒙親善、日中提攜;在抗戰輿論戰場上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抗戰結束後,民國在對漢奸的清算過程中,李香蘭被判漢奸罪,並且被判處了死刑。
這個時候李香蘭才吐露了自己的一個大秘密,而她說出了這個秘密後,民國方面還真的拿她沒有辦法,最後不但撤銷了她的漢奸罪,而且還把她給放了。
那麼李香蘭吐露了一個什麼不得了的大秘密,竟然能換取自己活命?
答案很簡單,李香蘭這個時候交代了自己的身世,這個時候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因所謂民國四大天后之一的李香蘭,她竟然不是華人,是日本人。
既然她是日本人,那麼抗戰期間幫日本做宣傳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就無所謂什麼「漢奸罪」了;最後,民國決定把她當做歸國日僑處理,讓李香蘭回到了日本。
《萬世流芳》劇照:導演卜萬蒼與主演李香蘭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1920年出生在旅順,她父親是一個酷愛中華文化的漢學家,對中華文化和禮儀都很仰慕;在這個背景下,李香蘭(還是叫她李香蘭吧)從小就被父親山口文雄教授中文。
李香蘭13歲的時候,
山口文雄喜得一女,取名為山口淑子(Yoshiko Yamaguchi),同年他帶著妻女遷往撫順。山口文雄的父親是一位酷愛中國文化的漢學家,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禮儀都很仰慕,山口本人也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比較尊重。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山口淑子從小就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自幼由父親教授中文。
李香蘭13歲的時候,父親山口文雄受當時著名大漢奸李際春邀請,到瀋陽,李際春開設的瀋陽銀行任職;這個時期兩家人走動比較頻繁,最後李際春乾脆認了山口淑子為乾女兒,並為她取名李香蘭;李,自然是李際春的李;而香蘭兩個字,則是山口淑子父親山口文雄的俳號,所謂俳號其實就是唐朝流傳過去的詩號,比如白居易就自號樂天居士,大家一提樂天居士就知道是說白居易。
1934年,李香蘭被父親送往北京的潘毓桂的家中寄居,在翊教女子中學就讀,為了融入同學生活,她開始有意識地隱瞞自己的日本人身份。這段生活歷練,使她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在生活習慣和為人處事方面都和一般的華人毫無二致。然而,雙重身份始終讓山口淑子感到痛苦,這種身份焦慮註定要伴隨她在中華演藝生涯的始終。《李香蘭》的作者藤原作彌曾這樣評價李香蘭,「她在祖國日本和成長地中華之間的夾縫裡受到命運捉弄,度過了非常苦惱的青春歲月。」
戰後上海媒體報道李香蘭的「間諜嫌疑」
1933年,山口淑子以「李香蘭」的藝名,參加了「滿洲新歌曲」選拔賽。她之所以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她是俄國前宮廷歌劇演員勃多列夫夫人的弟子,在聲樂方面接受了紮實的花腔女高音訓練,這要歸功於她所結識的終生貴人、好友柳芭的引薦。由於「滿洲新歌曲」的成名,李香蘭便在她父親的好友山家亨的幫助下,於1938年順利進入了「滿洲映畫協會」,出演《蜜月快車》,原先的計劃是擔任配音工作,卻陰差陽錯地擔綱了影片的主演,由此開始了她的電影表演生涯。
從此,李香蘭的演藝事業一發不可收拾,1945年6月,李香蘭在上海舉辦了自己為期3天的獨唱音樂會,大光明大戲院演唱會的門票一票難求,《夜來香幻想曲》演唱會也成為她歌唱生涯的巔峰。
當然,抗戰結束後恢復了本命的山口淑子回國後一直致力於日中友好,是日本著名的親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