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裝備WS10太行發動機的殲11BS戰機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281期】近日,據微博「太湖啥個」發表圖片顯示,中國空軍列裝的殲11BS戰機,已經成功裝備國產WS10太行發動機,這表明WS10發動機性能已經滿足中國空軍的作戰需求。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伴隨著中國航空綜合科研實力的不斷提升,WS10發動機已經是一個成熟合格的產品,而且已經實現了批量生產,這一點也讓國人感到徹底知足了。
在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服役之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裝備的唯一一款國產戰鬥機用渦扇發動機,是仿製英國斯貝Mk202的WS-9。當時,中國已經批准研製第三代殲-10戰鬥機。而為了給該型戰鬥機配套,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接到了研製新一代戰鬥機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WS-10太行的任務。
圖為俄羅斯AL31發動機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281期】這一任務對於當時的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來說,是相當艱巨的,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研製WS-10太行這種推重比要達到8的先進渦扇發動機,技術儲備嚴重不足。為此,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充分借鑑當時能夠接觸到的所有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技術,並且與國內現有技術結合。
當時,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參考借鑑了WS-9、CMF56核心機以及後來隨蘇-27戰鬥機組裝線一同引進的AL-31F等渦扇發動機技術,再與國內已有的渦噴-13、渦噴-15等成熟發動機技術相結合,充分消化吸收之後再創新,研製出了WS-10太行發動機的原型機。但是,面對諸多一時難以攻克的技術難關,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的研製進度無論如何也無法跟上殲-10研製的步伐。
圖為裝備太行發動機的殲10B戰機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281期】因此,研製殲-10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飛公司為了保證殲-10的研製進度,被迫改用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且能夠批量採購的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一直延續至今。這一做法既保證了殲-10的研製成功和批量生產,也為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和逐步成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當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在1997年進入到空中試飛階段時,為了不影響殲-10研製的進度,並沒有第一時間配裝到該機上,而是由中國空軍提供1架蘇-27戰鬥機作為空中試飛平台。這架蘇-27戰鬥機將其中1台俄制AL-31F渦扇發動機換為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的原型機,而保留另一台AL-31F渦扇發動機。可以說,這架試飛機為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的研製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