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今天就職,中美大戰迫在眉睫?

@ 2017-05-19

特朗普將加速美國的衰退敗落,中國要化解特朗普的軍事冒險,避免中美戰爭,讓其自由落體,不要殃及中國,而是從美國的衰落中乘勢而起。

不要讓特朗普髒了中國的手。

今天世界進入動盪不確定中

今天已經是中國1月20日,早晨醒來,大洋彼岸的美國也進入20日,特朗普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就是這一天,美國進入了特朗普時代。

把特朗普領進白宮之後,歐巴馬將從後門攜全家離開。

8年前,歐巴馬走進白宮的時候,美國和世界是可預期的,穩定的。歐巴馬將把美國經濟從2008年的大危機中走出,並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

但特朗普帶給美國和世界的就是一種分裂和不確定性。他到底要做什麼?他會怎麼做?結果如何?甚至特朗普時代會維持多久?是不是短命的?

這些都是不確定性的。

從特朗普當選的那一天,美國反特朗普的行動不斷,歐巴馬與特朗普的較量也公開在台面之上。

對特朗普戰略和政策的走向,世界的解讀也大相逕庭。

英國媒體解讀,美俄聯盟對抗中國,而日本媒體則警告特朗普風險,中俄聯合改變世界秩序。

中美開戰的風險陡增

特朗普當選之後,我曾寫文章,中美與一場大戰擦肩而過。

希拉蕊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步步緊逼,在南海差一點因南海仲裁案擦槍走火。如果希拉蕊當選,其亞太再平衡會進一步升級,中美被逼入戰爭是可預見的。

希拉蕊出局是美國人民不願意看到中美之間的戰爭。那時候的特朗普對華政策並不明朗,沒有戰爭的叫囂,並聲稱要拋棄希拉蕊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廢除TPP,美國人認為他是一位專注經濟和內政的和平總統。

但是從這一段時間來看,特朗普可能變本加厲,戰爭的叫囂與挑釁更為兇猛,中美軍事衝突的風險陡增。

第一,特朗普投降俄羅斯之後,必然對中國更為強硬,才能掩飾美國的虛弱和特朗普自身的目的。美國必須有敵人,沒有敵人,美國就不是美國。當俄羅斯不是敵人,中國就必然是當然的敵人。

第二,中美貿易戰可能引發軍事的衝突。即使是不發生軍事衝突,中美貿易戰就是不可避免的,貿易戰可能演化為軍事衝突。

第三,美國已經發起對中國的侵略行為。特朗普當選後通話台灣蔡英文,撕毀了40年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突破了中美四十年的禁忌。

最近特朗普團隊又聲稱正在就「一中」等問題與中國進行談判,甚至放話以台灣換取中國放棄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近日又有美國前高官聲稱將沖繩的美軍基地遷到台灣。這一些行為都可以看作美國和台獨內外勾結對中國的侵略行為。

第四,特朗普上任之後,不只是面對國內的分裂,也面臨世界的變局,美國會內外交困,而特朗普的施政不可能兌現競選時的承諾,彈劾案可能到來,為轉嫁矛盾,特朗普可能會對外發動一場戰爭。

第五,特朗普性格張揚,行為多變,言行魯莽,缺乏理性,是一個極端冒險主義者,而他的國防團隊也多是好戰鷹派,他們發動一場戰爭就不是意外的事情,中國必須做好應戰準備。

第六,大家一直有一個迷惑,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力強大,而美國為什麼會聯合正在戰爭對立的俄羅斯與中國對抗?這不是犯了避強擊弱的大忌?

而美國可能認為正相反,他們認為現在是擊垮中國的時機,他們明晰中國的薄弱之處,而國內外某種力量也蠢蠢欲動,試圖內外夾攻,達到險惡的目的。這種企圖顛覆中國現政權的力量是誰,沒人敢明說,但大家都明白。

兩種應對方法

應對特朗普的軍事冒險,中國可採取兩種策略:

一是以柔克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斗而不破。這就是中國以前的策略,你來了,我就驅離,我不開第一槍,也儘量不讓你開第一槍。以空間換時間,讓美國不打自敗。美國的敗落已成定局,就讓它自行衰落,中國沒必要再踏上一隻腳。能化解就化解,萬不得一不動武。

二是先下手為強。如果判斷中美一戰不可避免,那麼中國不妨先下手為強。美國和蔡英文的行為已經踩了「一中」紅線,中國應藉機借勢迅速統一台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放軍登陸台灣。

中國軍隊進駐台灣後,從東可以卡住東海,從南卡住南海,美日就難以在東海和南海興風作浪,而東向面對浩瀚太平洋,台灣也成了中國大陸的一道屏障。

如果美國敢於向中國開戰,就要遭受中國軍隊火力的直接打擊,而中國的損失就會大大減少。面對不利的戰場局勢,可能逼退美軍的進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