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全身都是寶,但是這幾種吃法傷胃又傷腎,快告訴身邊人!

@ 2017-01-21

橘子全身都是寶,但是這幾種吃法傷胃又傷腎,快告訴身邊人!

這兩天,朋友圈一個砂糖橘掉色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有人爆料在市場買的砂糖橘,在被手摸過之後會在手上留下粉紅色的痕跡,並且不容易洗下去,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手上摸過了橘子後確實會出現紅紅一片。

怎麼區分染色橘子

染過色的橘子,表面看起來特別紅艷,仔細觀察,可發現表皮孔有紅色斑跡。

用白色衛生紙擦拭橘子的表面,如果衛生紙變紅了,說明橙子可能被染色;沒染色的橘子,衛生紙擦拭後只能看到淡淡的黃色。

染色嚴重的橘子,剪枝部位也會變成紅色;沒染色的橘子,剪枝部位是白綠相間的。

橘子是秋冬季節,最受大眾喜愛的水果之一。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橘子好吃,但卻不知道橘子的功效。有些人吃橘子要把橘子的經絡去掉,吃完的橘皮扔掉,實在是太可惜了。其實,橘子裡的寶多著呢。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不會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橘子的功效和價值。

一個桔子五味藥

橘肉開胃理氣

味甘酸性涼,具開胃理氣、止咳潤肺、解酒醒神之功,主治嘔逆食少、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飲酒過度等病症。因其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P,可輔治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及多種心血管疾病,其所含的「諾米林」物質還有明顯抗 癌作用,可預防胃癌。

陳皮健脾化痰

橘子乾燥成熟的外皮,以陳者佳。其性溫味辛苦,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降逆等功能,可治療脘腹脹滿及疼痛、食少納呆、噁心嘔吐、噯氣、呃 逆、便溏泄瀉、寒痰咳嗽等病症,還可解魚蟹毒。採收陳皮時,去其白內皮後的紅色外皮叫橘紅,去紅外皮後的白色內皮叫橘白,臨床也專用,二者功效同陳皮,但 前者側重燥濕化痰,後者則長於和胃化濕。

青皮疏肝破氣

橘子未成熟果實之外皮或幼果,色青而名之。其性溫味苦辛,具疏肝破氣,散結消痰之功,力較陳皮而強,常用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胃脘脹悶、疝氣、食積、乳 房作脹或結塊等症。

橘核散結止痛

橘子的果核(種子),性微溫味苦平,功專理氣散結止痛,對睪 丸脹痛、疝氣疼痛、乳 房結塊脹痛、腰痛等有良效。

橘絡化痰止咳

橘皮內層的網狀筋絡。性味甘苦平,有行氣通絡,化痰止咳之功,主治痰滯經絡之胸脅脹痛、咳嗽咳痰或痰中帶血等症。

吃橘子禁忌

1、橘子不能多吃

據測,每天吃3個橘子,就能滿足每人每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若食用過多,過量攝入維生素C時,體內代謝的草酸會增多,易引起尿結石、腎結石。另外多吃對口腔和牙齒有害。吃桔子過多,對兒童的口腔、牙齒、胃粘膜也有危害。

小兒若過量食用桔子,所產生的熱量即不能轉化為脂肪貯存在體內,又不能及時消耗掉,便會由積聚引起「上火」,表現為口腔炎、牙周炎、咽喉炎和便秘等。

2、新鮮的橘子皮千萬別吃

鮮橘皮經過晾乾炮製後才是陳皮,橘子皮陳得越久越好,一般應放置隔年後再用。陳皮作為一味理氣、健胃、化痰的常用中藥,用其泡茶飲,確實能清熱化痰。用鮮橘子皮泡水就不同了,由於鮮橘皮中含揮髮油較多,容易刺激消化道,進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另外,新鮮橘皮刺激腸胃,還可能是因為橘皮表面附著有農藥或保鮮劑,一般的水洗日曬可能並未將這些有害物質去除乾淨。因此,最好不要用鮮橘皮泡茶或泡酒,自己曬制陳皮時,還要注意表面發霉的橘皮也不要使用。

3、腸胃功能欠佳者悠著吃

腸胃功能欠佳者,吃太多橘子,容易發生胃糞石的困擾。過多食用柑橘類水果會引起「橘子病」,出現皮膚變黃等症狀。

4、橘子與牛奶不宜同食

牛奶中的蛋白質易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發生反應,凝固成塊,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應在喝完牛奶1小時後再吃橘子。另外,胃腸、腎、肺功能虛寒者不可多吃,以免誘發腹痛、腰膝酸軟等症。

5、不宜與蘿蔔同食

蘿蔔進入人體後,會迅速產生一種叫硫酸鹽的物質,並很快代謝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若這時進食橘子,橘子中的類黃酮物質會在腸道被分解,而轉化成羥苯甲酸和阿魏酸,它們可以加強硫氰酸對甲狀腺的抑制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

6、服藥忌食橘子

橘子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服用維生素K、磺胺類藥物、安體舒通、氨苯喋啶和補鉀藥物時,均應忌食橘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