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這回爽了!三味藥貼肚臍就能降壓
家住雲南玉溪大營街的王文明大爺已經70歲了,十幾年前不幸患上了高血壓,每天吃降壓藥控制著,雖然血壓比較穩定,但是因為吃了多年的降壓藥,胃腸功能受損了,吃完降壓藥以後,經常噁心、反酸、燒心、嘔吐,但是降壓藥又不能停,停了以後,血壓跟火箭升空一樣直線上升,為此雖然非常遭罪,但是又不得不靠降壓藥維持,非常痛苦。
一次去昆明,王大爺把他的情況跟一個老中醫說了,老中醫不慌不忙給他開了三味藥,讓他研碎以後,貼肚臍,沒想到,不僅血壓控制得非常好,而且王大爺再也沒有出現胃痛的情況,而且感覺渾身有勁兒,腿腳有力量,精神頭足,到現在已經用了五年了,基本上已經告別降壓藥了。後來,王大爺把這個方子給了周圍的一些高血壓患者用,大家普遍反映效果不錯,只要一般性的原發性高血壓,用這個方子都能控制得很穩定,因為是外用,所以沒有刺激腸胃以及其他的降壓藥的副作用,值得推廣和嘗試。
那麼老中醫開的都是哪三味藥呢?藥方子是這樣的:吳茱萸、牛膝、川芎各20克,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作成3克左右的丸子,然後填埋在肚臍裡面,外面用麝香虎骨膏固定好,每天一丸。
那麼這個方子為什麼這麼好呢?首先中醫遵循陰陽五行之道,認為高血壓是肝經的病,跟肝風內動有關係,肝屬木,而脾屬土,培土可以養肝木,高血壓是因為肝氣過於亢進,脾土無法制約肝木導致,而吳茱萸性溫和,能補益脾之陽氣,根據培土以克肝木的道理,就能約束住肝木,肝氣就會調達,肝風就能恢復正常,血壓自然就能降下來。而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歸肝、膽、心包經,對陰虛火旺、肝陽上亢所引起的高血壓、頭暈、頭痛、手腳麻木效果顯著,《神農本草經》認為川芎:「主中風人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和吳茱萸搭配,可以增強其功效。
而方子中的牛膝苦、酸,平;歸肝、腎經,對肝陽上亢的高血壓病及血氣並走於上的高血壓中風有顯著功效,還能滋補腎精,調肝補腎。臨床試驗證明,給予大鼠牛膝1g/kg靜脈注射後,血壓即大幅度下降,所以,有顯著的降壓作用。
所以,以上三味藥物等份搭配,都具有中藥意義上平肝潛陽、祛風止痛的降壓作用和西藥意義上調控血壓的作用,同時又沒有副作用。
那為什麼要貼肚臍?肚臍中醫上是神闕穴,是365個穴位的中心,是各個經絡的交匯點,而且現代研究表明,肚臍沒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豐富,所以藥物易於滲透、吸收,加上藥物不受胃酶的干擾破壞,因此用藥量少、見效快。貼服神闕穴具有回陽固本、養元通絡、益氣活血的功效,是理想的外部給藥途徑。
所以,當吳茱萸、川芎、牛膝這幾味藥物合理搭配,並且通過肚臍(神闕穴)的特殊吸收傳到作用,進入人體經絡以後,發揮降壓穩壓的功效,開起了高血壓患者外部貼敷降壓的傳奇,廣大的高血壓患者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