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以來,中國在遠程火箭炮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先後發展出多款型號,並出口多國,我軍也同樣列裝,遠火營已成為中國陸軍的一個新型作戰單位,憑藉強大的火力獲得了「大殺器」的地位。
不過給人的感覺,我軍列裝的時間較晚,大量裝備為近幾年的事情,而且列裝的數量有限,遠沒有達到全軍普及的,列裝的型號也相當少,目前只有04式與03A式。
本世紀以來,中國在遠程火箭炮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為什麼會這樣的那?究其原因,一是:制式化,列裝一款新裝備並非只是成立一個新單位,相關的後勤保障等也需要相應的調整,如果同時列裝多款型號,那麼對於後勤工作絕對是一個麻煩。
二是,成本方面,遠程火箭炮的列裝以營為單位,全套採購成本不低,新增一款裝備也相應的保障設備及設施,比如:維護,至於人員培養、訓練等也需要跟上,彈藥等也需要進行儲備,往往要建立一定的儲備規模,最後算下來,成本方面的壓力大。
遠火營已成為中國陸軍的一個新型作戰單位
三是,戰術應用問題,任何武器裝備的列裝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不是簡單的性能好即可。遠程火箭炮的列裝,為陸軍火力打擊範圍大大提升,相關的戰術進行調整,這才是關鍵性。
現代身管式火炮射程在30公里左右,這基本上等於以前師一級的進攻作戰縱縱深,我軍現役155毫米火炮射程提高到50公里,03式遠程火箭炮則再繼續將其延伸到150公里,這個變化帶來的不僅僅是火力打擊範圍的增加,更涉及到我軍戰役戰術等方面調整,這個也需要一個過程。
實際為一個涉及到整個作戰思想的問題,自然不是一個拍腦袋想問題,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反覆研究與論證。遠火營之所以成為大殺器,原因只有二點:一,巨大射程,03式的150公里,新的03A型,即外貿AR-3的自用版已經將射程提高到300公里,已間接證明我軍作戰能力提升到300公里級別,炮兵使用原則:偵察能力所及的範圍即火力範圍,或者說,沒有引導的打擊就沒有意義的。
以前依靠炮兵前觀小組來指示目標,通常只能保證30公里的範圍,後來才在炮瞄雷達等技術裝備的帶動下,突破30公里的限制,偵察直升機、特種兵分隊等,可以範圍提升到50公里以上,如今隨著無人機、衛星等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把這個範圍提高到300公里。
遠火營擁有巨大射程
二是,火力效果。遠火營的標準配備為12輛發射車,一次營級齊射的彈藥投入量,按03A採用8聯裝發射管,也是96枚,按03式為12聯裝,那就是144枚,這個投送量就不低了。我軍為適應不同目標,準備了多種彈藥,包括:燃燒、穿甲、半穿甲、末敏彈、鑽地彈、電磁脈衝彈等等。無論採用那種配備,都具備了一次覆蓋200萬平米,或說2平方公里的能力,這等於一次齊射就能滅掉一座機場。
從作戰程序上看,先以衛星及偵察機等手段,獲取敵方部置情況,然後派出無人機等對預目標進行持續偵察,確認打擊目標之後,制定相關方案,包括打擊的時間,及所選用任何種彈藥,接下來遠火營進入預定陣地,向預定目標實施打擊,最後由偵察機評估作戰效果。從新聞報道中,展示的遠程火箭炮的打擊效果看,對於大型目標,比如:機場、後勤中心等,效果非常有效,幾乎可達毀滅性的效果。
遠火營一次齊射就能滅掉一座機場
這樣的火力非常強大,讓任何對手只有乾瞪眼的份了:沒法防,一是,盯不住,遠火營是機動作戰,沒法提前預防,二,無法壓制,也許只有它開火了,才知道它在那裡,可是一次齊射所需時間不超過1分鐘,無機會進行壓制,
三,沒法攔截,上百枚遠火彈飛向目標時,以現有的技術根本沒有攔截如此之多火箭彈的可能,也許可以攔截其中的幾枚,但是那一點意義也沒有。
遠程火箭炮實際上銜接了重型身管火炮與常規彈道飛彈之間的火力空白區,為中國陸軍實現「全縱深聯合作戰」構想,中國陸軍正在不斷進步、創新,來適應新戰場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