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回應各類敏感話題 主動發布對外交往數據
中國軍方建軍節前直面外媒
環球時報記者報道:「解放軍要加油,希望全國人民多給力」。在舉行的建軍八十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幽默地用這句話總結了對解放軍未來發展的期待。南海爭端、中國軍事威脅、釣魚島問題……面對中外記者有關中國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的各種敏感問題,中國軍方以坦率的態度予以回應。
西方媒體追問南海問題
7月31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為數十名中外記者提供了一個釋疑南海問題的機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總參應急辦公室副主任吳喜鏵大校、總政辦公廳政研室副主任王永勝大校、總後司令部戰勤計劃局局長賈祥玉大校、總裝綜合計劃部綜合局副局長林柏上校回答了記者提問。
「中國是否準備在南海地區發動一場戰爭?」英國天空新聞記者的提問直截了當。耿雁生回應說,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軍隊反對這一區域的任何軍事挑釁行為」。
他強調,按照有關規定,中國軍隊已經在自己管轄海域內建立了常態化的戰備巡邏制度。我們將按照有關的規定履行自己的職責。
NBC新聞記者進一步追問,「在南海地區發生軍事衝突甚至戰爭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耿雁生解釋說,中國海軍戰備巡邏制度的目的是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針對其他國家和特定目標。「把中國海軍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當之舉與對外強硬劃等號是沒根據的」。
中國最近設立的三沙警備區也是西方記者關注的話題。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在提問中希望了解三沙警備區的具體情況,以及未來會不會增加人數和裝備。
耿雁生說,三沙警備區主要負責三沙市轄區的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協調軍地關係,擔負城市警備任務,支援地方搶險救災,指揮民兵和預備役部隊遂行軍事行動任務等。我國軍事機構的兵力編成和武器裝備主要是根據擔負的軍事任務需要來確定。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認為,設立三沙市和警備區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衝突。對此耿雁生說,中國在自己的領土上設立相應的機構,是我國的內政,與其他國家沒有任何關係。他同時表示,南海問題應通過有關當事國之間雙邊談判加以解決,我們願與東協發展包括防務安全關係在內的各方面友好合作關係。
「解放軍現代化之路還很長」
從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到日本的防衛白皮書,有關中國軍力的描述都讓外界感覺解放軍已是超級軍事力量,特別是最近航母海試和殲-20隱形戰機亮相的消息更加深了這種印象。
有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質疑,「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發展是否已超過了中國安全防衛的需要?」總裝綜合計劃部綜合局副局長林柏上校解釋說,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根據國家安全的基本需求,不斷更新和發展武器裝備,是世界各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通行做法,中國也不例外
近年來,根據我國自身安全防衛的需要,我們有計劃地加強武器裝備建設,相繼研製和更新了一些新型武器裝備,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技術性能,都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裝備存在代差,老舊裝備比例偏大。
資料圖:中國解放軍
資料圖:中國解放軍
但他強調,我們不會與任何國家進行軍備競賽,更不會超出國力和經濟實力來發展武器裝備。
用數據概括成果
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軍方還用一組數據證明中國軍隊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據介紹,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建立了軍事關係,與22個國家防務部門和軍隊開展了機制性戰略磋商和防務對話,與30多個國家軍隊舉行了50多次聯演聯訓,增進了與各國軍隊的友好交往和軍事互信。
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向聯合國23項維和行動派出各類人員約2萬餘人次,是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出色完成了聯合國賦予的各類維和任務,目前仍有近2000名中國官兵在聯合國11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積極參與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護航行動,迄今已派出12批31艘次艦艇,截至7月30日,為447批4734艘中外船舶護航。
本次新聞發布會只是紀念人民解放軍建軍85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國防部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招待會。7月30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儀式。國新辦、外交部、國防部等部門還於7月24日上午組織中外記者採訪了陸航第四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