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演員or歌手,說哥哥張國榮特別照顧他(她),我們會認為是兩人投緣。但當半個娛樂圈的藝人都在由衷感慨當年他對自己的照顧,那麼這就不是偶然了。
在這個功利的社會,有些人會看人下菜,也會在上位了之後,忘記自己當年從勢利人那裡吃過的苦。
但,張國榮不會。
他惜才,更見不得好人老實人受欺負。
王傑說,當年只要和張國榮一起演出,一有別的藝人欺負自己,他就會幫自己講話。
剛出道那會兒,王傑在演出謝幕時常常被其他藝人擠到最邊上。
張國榮就一把把他拉到身邊,讓他和自己一起站到最中間。
也會恨鐵不成鋼地對他說:
「你不能夠老是這麼弱!你不這樣子的話,沒有人知道你是誰。」
甚至會主動跑過來跟王傑交換出場順序,把壓軸的位置讓給王傑。
(原諒我,不造為什麼老是把王傑截圖成閉眼,汗……)
和王傑一樣,踏實有天賦卻個性內斂的還有趙文卓。
在還沒有和梅艷芳談戀愛之前,趙文卓就特別受到張國榮照顧。
他是東北人,當年初到香港,因為語言不通受到不少排擠,沒人理會他是否聽得懂。
只有張國會在拍戲間隙偷偷跑過來,用一口溫暖柔和的京片子認認真真教他怎麼演戲,而且是傾囊相授。
也推心置腹地對他說,「你其實不太適合演藝圈,個性太直,容易得罪人。」
幫他指出問題之後,鼓勵他多主動和人溝通。
還經常拉著他參加娛樂圈的各種聚會,把他介紹給媒體和同行,幫他在香港站穩腳跟。
袁詠儀屬於另一掛,天資聰穎,個性外露。
憑港姐冠軍驚艷香港,演第一部電影就獲金像獎最佳新人獎,之後連續兩年蟬聯金像獎影后,年紀輕輕就順風順水。
但她也最感念張國榮。
當自己目中無人或做錯時,他也會真的教訓她,罵到她一言不發。
1999年,張國榮獲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高獎項,「榮譽大獎」。
這是他在歌壇生涯的最後一次領獎。
台下坐著他最好的朋友之一,正在攀登事業高峰的劉德華。
張國榮拿著獎盃說,這件衣服其實自己已經穿過一次,是在和劉德華拍《上海灘》時,今天為了他再穿一次。
最後一臉真摯地說,「希望不久的將來,你會拿到這個獎。」
對於劉德華來說,如此惺惺相惜的摯友、同行、前輩,在當年的香港找不出第二個,更不用說如今的娛樂圈了。
80年代後期的香港歌壇,張國榮和譚詠麟一時風頭無量,競爭也進入了白熱化,歌迷到了見面就掐的地步。
陳百祥和張國榮拍過電影,感情也不錯,但為了譚詠麟,曾公開批評張國榮。
事後感到深深的後悔。。。認為自己的表態和言論,對張國榮不公平。
然而,能替別人著想的人,也不會輕易就記恨人。
陳百祥回憶說,在張國榮去世前,甚至邀請了他和譚詠麟到他家。
他還十分貼心地親手準備了兩個蛋糕,兩杯奶茶、咖啡給他們。
在他們要離開時,還把自己家的所有錦鯉都送給了陳百祥。
而十分玄乎的是,在張國榮去世前的一周,這些十幾條錦鯉竟然全部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