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一生,不看錯過好幾個億

@ 2017-01-18

據說這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的圖

世界上有一種人

喜歡聞汽車尾氣,剛印的考試卷,剛取出來的人民幣的味道

而我就是那種人

每次去銀行取錢

最喜歡就是聽新鈔票扇動的聲音

聞剛取的人民幣的味道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喜歡這種銅臭味

但是你知道人民幣是怎麼製作的嗎

是什麼材料製作的呢?

回收的人民幣會怎麼處理呢?

今天就帶您走進人民幣君的一生

人民幣的「一生」

種植戶把收穫的棉花送到印鈔廠

你呢想到人民幣是棉花做的嗎?

收到了棉花了之後就要進行下一步加工

把棉花打漿然後造紙

初步完成的印鈔紙需要進行晾曬

雖然看著有點粗糙

但確實是製作人民幣的材料

加工完成的印鈔紙就是這樣雪白的樣子

人民幣製造的第一步-膠印工序

將白紙通過機器印上油墨

人民幣製作第二道工序凹印、印碼等

工人將膠印過的印鈔紙送入凹印、印碼機器中

人民幣製作第四道工序檢查

每張鈔票正面的左下方都有一排數字

這便是人民幣的冠字號

印上冠字號的工序則被稱為印碼

人民幣製作第五道工序樣張比對

檢查缺印、錯印、倒印

人民幣製作第六道工序人民幣檢封

一張報紙大小的鈔票紙裁剪成35小張

印鈔廠的工人都已經視金錢如糞土了

最後為質檢程序「白紙」基本變為人民幣印鈔行業的員工可以說是金融行業唯一的產業工人。近年來,整個印鈔行業新進的員工,普遍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

有一種心疼要看著都心疼

總有新聞報道到銀行換破損的人民幣的

那這些被回收的人民幣都去了哪裡呢

被銀行回收後的殘損人民幣鈔票銷毀現場。工作人員在進入鈔票處理車間之前,不能帶任何通訊工具,且需要換上統一的制服,這種制服沒有口袋。房間內安裝有大量攝像頭,任何一個角落24小時都有監控。

百元面值人民幣鈔票銷毀被壓成了紅色的圓柱形紙磚,其餘面額則是青綠色的方形紙磚。

殘破人民幣的「終點」。常見的銀行運鈔車,門都是從後面打開的,而運輸殘幣的押送車的車門是從兩邊打開的。某發電有限公司焚燒爐,是目前殘破人民幣的「終點」之一,它們在這裡焚燒轉化為電能。殘鈔廢料與其他生物質作為燃料相比,其特性與焚燒生物質發電要求十分契合,且熱值高,水分較低。

由於焚燒爐是為焚燒秸稈而設計,因此將殘損人民幣和秸稈混合在一起焚燒,更能燃燒充分。為了方便焚燒,需將壓成塊狀的殘損人民幣進行再次粉碎。

殘損人民幣和秸稈混合。通過充分燃燒、高效布袋除塵器、用焚燒灰燼製作建築用磚等一系列手段實現人民幣殘鈔廢料的無害化、可持續處理。

鈔碎渣和秸稈一起被送上傳送帶,送到焚燒爐,從而走完它們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