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統一前此事拖不得:必須第一個解決!

@ 2017-01-17

隨著蔡英文的支持率快速下滑,寶島支持兩岸關係緩和的聲音在增加,甚至支持兩岸統一的聲調都在提高。根據台灣聯合報的調查,支持快速統一的只有7%,但這一比例2015年才4%。而且,2015年支持急統和緩統的人加在一起只有13,而2016年則上升到了17%。在相關民調中,支持「台獨」的人數一直維持在三成左右,而持維持現狀的人則高達五成左右。相比2015年,2016年支持統一的占比增加了4個百分點,支持「台獨」的增加了3個百分點,支持維持現狀著則減少了7個百分點。

由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間選民在加速分化。為什麼分化?根本原因就在於,選民對維持現狀所取得的成效不滿。於是,中間選民開始向獨和統分化,其中支持統一的比例增長還高於支持「台」的增長。既然中間選民對維持現狀開始不滿,那麼當偏向「台獨」的選民發現蔡英文政府也讓人失望時,他們就有可能轉向「統一」。同時,那些中間選民則可能陷入心理糾結和失望,並且對台灣未來失去方向。

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心聲

那麼,此時我們該怎麼做才對兩岸一統更有利。在占豪看來,此時大陸應該大力支持那些統一的團體,給他們提供支持,讓他們在台灣爭取更多支持統一的力量。在台灣大眾對藍綠都失望的時候,正是紅色力量發展的時候。譬如,台灣統派人士魏明仁在元旦就號召升起五星紅旗,結果超千人報名。事實上,如果能將這支持統一的百分之十幾的人口給組織起來,並且能夠提出兩岸和平統一帶來的好處,在台灣島內的宣傳效果會非常好。更為重要的是,這批人可以將大陸的真實發展成果告訴台灣同胞,別讓普通百姓真的認為大陸還吃不起茶葉蛋、方便麵。

當支持統一的人口形成「紅營」,再和藍營中的統派結合,那麼台灣的政治就會向有利於大陸的方向發展。而且,一旦真的需要武統,我們完全可以學習克里米亞,也許真的就能兵不血刃地實現兩岸統一。

蔡英文執政以來,台民眾示威遊行不斷

退一步說,哪怕不能,這些工作也需要做,因為這不但可以牽制「台獨」,更重要的是,真的有一天統一了,治理台灣也需要人,具有紅色基因的組織到那時就能發揮重大作用。當然,通過構建「紅營」,台灣同胞也會更加了解大陸,也能看到他們和大陸一統之後所獲得的好處,這樣會刺激普通百姓支持兩岸統一。

2017年進入兩岸關係重要一年,面對蔡英文的執著抵抗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現狀,大陸在和平統一和武統之間都存在這樣和那樣的考量,統一日程遲遲沒有明顯跡象。

就在全國人都在為這件事操碎了心的時候,有大陸專家給出了一個似乎可行的統一方針,既不會導致流血,也不會是完完全全的和平統一,那麼到底是什麼方案呢?或許這就要把事情回歸到解放戰爭時期了。

遼寧艦航母編隊

當時的解放軍在解放北平的時候成功的採取了兵臨城下,勸降傅作義的方針,最終和平統一了北平,在此,大陸目前的策略正有一步步朝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即目前採取「封台、困台、亂台」的方針,讓其自亂陣腳,最終不得不接受統一的事實。

什麼是「北平模式」?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解決華北問題用了三種模式,即「綏遠方式」、「天津方式」和「北平模式」。「北平模式」就是把刀架在傅作義的脖子上,逼其和平交出北平政權,保護了北平人民生命財產免受損失,保護了千年古都免遭戰火塗碳。

遼寧艦航母編隊

現在的台灣能和當年的北平相比嗎?當年是幾十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先打下了天津,切斷了傅作義的退路;然後兵臨城下北平,傅作義才做出了和平起義的決心。台灣孤懸大海,蔡英文自以為有天險阻隔、挾洋人自重,會心甘情願地當傅作義嗎?

從島內因素看,和平解放台灣的機會基本為零。原因很簡單,以馬英九為首的國民黨勢力是暗獨,民進黨是明獨;洪秀柱算是一線希望,重點在只有一線希望,因為她並不能代表國民黨的大部分,僅占一小部分。如果加上美日的因素,台灣和平解放的機會實實在在地為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