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試飛照暴露殲20戰機進氣道一玄機

@ 2017-01-17

殲20戰鬥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五代機,是世界為數不多的採用DSI進氣道(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這種進氣道的外形特徵和有附面層的進氣道相比非常明顯,進氣道直接和機身連接,過渡平緩。

而且在進氣道口有平緩突起鼓包來模擬常規進氣道中的一、二級可調斜板,能夠達到對氣流的壓縮,以及簡化結構、隱形的目的。

DSI進氣道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阻力小、隱形等特點。但有網友拍攝的殲20試飛照片顯示,殲20的DSI進氣道似乎凹了進去。

據台灣媒體報道稱,有專家指出,解放軍第5代(西方4代)隱形戰機殲-20正進行戰役和戰術演練,而且已有新型號——殲-20A。

文章指出,解放軍現役飛機一般是5個字編號,近日網絡曝光了「78271」至「78274」順序編號4架殲-20戰機,機身塗上5代隱形戰機特有的「低可視度迷彩」,說明這是一批已服役戰機。

從外形上看,我們可以看到,殲-20遵循了隱身需求,前機身截面近多邊形,上單翼與機身較好地形成融合,進氣道為可調DSI進氣道,能在較好地保證在更好的加速、爬升和巡航能力的情況下,減小雷達波的反射,降低飛機的結構質量。

為了保持外形的平滑,最大限度減少表面突出物,殲-20採用了美國F-22和F-35那樣的內部彈艙。

另有消息證實,殲-20即將進行實戰部署,其中一則來自美國商業衛星公司11月17日拍攝的衛星圖片,顯示甘肅省酒泉市鼎新空軍基地停放兩架殲-20戰機。

殲-20出現在鼎新空軍基地,表明該型戰機已進入戰役戰術訓練階段,離實戰部署不遠。

與美國的F-22、F-35相比,雖然殲-20在發動機技術上處於劣勢,但由於研發上比F-22有後發優勢,殲-20的電子技術、材料技術和機載武器裝備並不落後,有些方面還可能領先於F-22。

從F-22戰機僅生產了180餘架便停止生產、供氧系統多次出現麻煩的情況看,F-22存在巨大隱患,在實戰中很可能就是一顆顆「定時炸彈」。

目前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兩條殲-20生產線,一條是生產殲-20的基本型,裝備俄羅斯AL-31發動機;另一條生產殲-20A型,裝備國產太行發動機。

據說,最近成飛開了第三條生產線加快殲-20的生產速度,三條生產線將以每月1架的速度生產,年產量合共36架。

台灣媒體透露到了2019年底,成飛將擁有第4條殲-20生產線,屆時將會試產殲-20B,測試新型國產峨眉發動機。

國產峨眉發動機專為中國的隱形戰機設計,動力巨大,推重比達到和超過10。殲-20B裝備國產峨眉發動機後巡航速度可達1.8馬赫,最高速度超過2.2馬赫,與美軍F-22戰機不相上下。

台灣媒體認為作為中國空軍主力的殲-20B未來產量將高達500架,超過美國及其盟友在亞洲部署隱形5代機的總和,讓美國十分的擔心。

殲-20的出現說明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脅,因此意義重大。因為這種隱形戰機的武器體系可明顯提高中國阻嚇美國插足衝突的能力,同時也會向美國在亞太區的制空權發出挑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