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16日,蔡英文在「大選」中獲勝,當時她對民進黨喊出「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口號。台灣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國民黨黨員羅智強認為,如果沒有足夠的在野聲音,民進黨的謙卑將只是跋扈濫權的遮羞布。於是他很快在網絡上成立「野台」(在野平台),強力監督蔡英文施政。一年過來,蔡英文給台灣帶來哪些改變?羅智強日前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這一年,台灣陷入了「四壞連鎖」,即兩岸壞、經濟壞、內政壞、蔡英文執政壞。
環球時報:能談談你眼中這一年台灣的變化嗎?
羅智強:一年前,我曾預測,蔡英文上台,台灣會出現「四壞連鎖」,首先會出現兩岸壞;兩岸壞的話,台灣經濟就會壞;經濟壞,台灣內政就會跟著壞,內政壞,蔡英文執政就是一個壞的執政。現在很多人都說我預測得很準確。
兩岸問題是台灣所有問題的共源,共同的源頭。就像一個水庫的水,如果源頭水質不好的話,供給各家各戶的水都會受影響。我曾提出過兩岸地震的等級論,第一個震級是維持跟馬英九執政時的狀態不變;第二個震級是口誅筆伐,就是兩岸間言語上的衝突;第三個震級是「外交」上再起烽火;第四等級是經濟上陷入惡性循環;第五個震級是軍事,輕的是武力展示、零星的衝突,重的話就是局部戰爭,甚至全面戰爭。選蔡英文時,選民就有心理預期,知道兩岸關係會不好,但人們也不希望看到整個民生、社會、和平都全面性崩壞。但現狀是,五個震級中的第二、三、四級都已經出現,甚至到第五個震級,在軍事上有些表現,目前停留在武力展示上。
蔡英文全副武裝觀摩「漢光軍演」
過去一年,「四壞連鎖」的預言實現了,由此導致的政治不確定性並不樂觀。以台灣現在的量級,能不能承受這種波盪帶來的衝擊,這是我最擔心的事。
環球時報:你認為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
羅智強:所有這些都不是不可避免的悲劇,蔡英文手中其實有一把解決問題的鑰匙——就是接受「九二共識」,這樣做有助於穩住兩岸關係基本格局,至少給台灣兩三年的緩衝期。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可能是顧慮「獨派」的看法。現在台灣陷入「四壞連鎖」,這是一個大難,而蔡英文自身面對「獨派」時的壓力其實是小難,大難和小難之間選其一,作為領導人來說,她應該救大難、舍小難。
環球時報:這一年來,你總是第一時間在網絡上抨擊蔡英文的各項政策,是藍營中最犀利的反蔡先鋒,能否談談體會。
羅智強:去年1月,我在網絡上成立「野台」這個平台,就是「在野平台」的意思。既然政黨輪替了,我們就應該優先把精力用在監督民進黨上,而不是糾結於國民黨的內耗上。「野台」現在有3萬多會員,140多個主筆。我們堅持「四不一用力」,不造謠、不人身攻擊、不詛咒台灣、不鼓勵暴力,用力監督執政者,成為一個理性論政的在野平台。我的臉書(指臉譜帳戶,下同)已有30多萬人關注。現在是網絡時代,和傳統政治很不相同,用創意、熱情、行動力配合網絡平台,只需很少的資源,就可以打一場「小蝦米勝大鯨魚」的新型選舉戰。去年年底,我在臉書上宣布要投入台北市長選舉,有20多萬的關注度,這在台灣傳統媒體中也是很高的關注度了。.
環球時報:你為何要給國民黨主席選舉戰做網絡直播?
羅智強:蔡英文失去的民心沒有流向國民黨。這說明國民黨自己有問題,在大理念的外拓上積極度不夠,但小理念的內耗上非常大,可謂刀刀見骨,這就讓這個政黨處於相對脆弱和分崩離析的狀態。這次黨主席選舉,我們非常擔心是另一波劇烈內耗的開始。我不想加入這個內耗,也不想冷漠以對,我決定貢獻自己的網絡能見度,幫每個參選人傳播他們的理念。傳統媒體完全不關注國民黨參選人的理念,他們只對國民黨的內鬥有興趣,我願意作為一個傳播他們理念的平台,讓更多的人聽見他們。
環球時報:在你看來,國民黨黨內不團結的根源是什麼?
羅智強:國民黨的問題是核心理念浮萍化,找不到根。30年前,國民黨有中心思想,就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曾是一面最高旗幟,號召國民黨一起奮鬥。可是現在,「統一」這面旗還在,但可能算不上一面大旗,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旗幟。
民進黨的核心理念是「台獨」,但國民黨在乎的很多,如兩岸和平、經濟發展,在乎程度高於民進黨,民進黨可能也在乎,但對比「台獨」核心理念,他們會認為兩岸和平和經濟發展可以讓位於「台獨」。國民黨內部面對一些分歧時,誰也不服誰,選舉時常出現分裂,而民進黨這種情況較少,蔡英文參選能贏,若是別人硬是出來搶,選民會幫蔡英文去制裁他,因為他們認為分裂這件事會傷害到他們的最高理念。這就是國民黨分裂傾向高於民進黨的原因。
環球時報:那你對國民黨的未來是否樂觀?
羅智強:長線來看,我對國民黨是樂觀的。道理很簡單,大勢是對的,兩岸一定要和平,情感一定要往合的方向走,雙方一定要有同理心地交往,要用和平和互助的方式發展,我相信這個道理是絕對經得起考驗。這麼理所當然的道理,為什麼現在卻在走另外一條路?所以我判斷,這條路一定走不遠,一定會回來,我們要有信心。
環球時報:你怎麼看待台灣統派最近的一些做法,比如在「總統府」前升五星紅旗、教訓「港獨」分子等。
羅智強:可以看出統「獨」雙方的情緒都在激盪之中。這些統派情感上受到的壓力非常大,所以就尋求某種釋放,這種釋放不是一個溫和的形式。這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內部的一種撕裂。
意識形態有時就像信仰一樣,有人相信統一,有人相信「台獨」,如果用情緒去妖魔化對方,對方也會用情緒來妖魔化你。我的做法就是把信仰問題變成政策問題,要去轉化這件事,就是要找出一個更高的信仰,就是兩岸人民的和平、繁榮和發展。兩岸「合」絕對大於「分」,這樣的邏輯延伸到處理兩岸關係上,會出現很多建設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