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抓住潘基文辮子 立刻投降變反華派

@ 2017-01-15

潘基文在卸任聯合國秘書長之前已經開始醞釀競選韓國總統,當時他準備代表現在執政黨新國家黨競選,情況比較樂觀。但是,隨著韓國決定部署「薩德」給韓國帶來的政治壓力。

朴槿惠的「閨蜜干政門」爆發,不但朴槿惠被彈劾,前總統李明博也退出了執政黨,執政黨在2017年1月上旬已經開始分裂,「反樸派」已經宣布脫黨並建立了新黨,執政黨在過去一年時間裡支持率大減。

此時,站在潘基文競選利益上考慮,他如果繼續代表執政黨新國家黨競選,毫無疑問會被「干政門」影響。此時,就顯現出潘基文作為老政客的老練了,他沒有選擇新國家黨,而是自立新黨參加競選。

如果說另立新黨叫做老練,那麼接下來乾的兩件事就是充滿著投機了,也充分證明了潘基文的確是一個善於投機的老政客。就在剛剛,他宣布了他的兩個重要態度:

一、據韓國媒體報道,1月12日,有意參加韓國總統選舉的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飛往韓國的飛機內向韓國《中央日報》表示,日本基於日韓慰安婦問題共識而向韓國支付的1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00萬元),如果條件是撤走日本大使館前的少女像,那麼「必須把錢退還」日本。

最近,韓國民眾再次舉行示威,對韓國政府向日本就安放慰安婦少女像屈服表示不滿。而潘基文在此時發表這樣的表態,顯然是在向選民討好,顯示自己將疏遠日本的態度。

我們知道,韓國內部政治陷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就是因「薩德」入韓及快速構建美日韓聯盟引發,而潘基文這麼做是想釋放自己在美日韓聯盟上的疏遠態度,從而吸引中間選民。

二、同樣還是在12日回韓國的飛機上,潘基文在接受採訪時表明了支持在韓國部署「薩德」的立場。

潘基文在「薩德」問題上一直諱莫如深,沒有明確表態。事實上,站在競選的視角,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他採取不過早表態、適度觀望的態度可能對其更加有利。因為,他擔任過聯合國秘書長,有何中美良好的關係,過早表態容易使他得罪其中之一。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為何還如此積極表態呢?我們雖然不能得到確切原因,但根據這兩天媒體的報道,就在潘基文即將啟程從美國返回韓國之際,他的兩名親屬1月10日遭美國檢方指控。

根據美國檢方說法,潘基文的弟弟和侄子涉嫌參與一起行賄案,行賄金額為50萬美元(約合346萬元人民幣)。潘基文的發言人11日表示,潘基文聽聞這一消息感到「驚訝」,他對這起案件毫不知情。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手段就是一種政治手段,是美國對潘基文進行約束的手段。說白了,當了韓國總統要配合美國遏制中國。於是,我們也就看到,13日潘基文就表態支持「薩德」。

潘基文的這些行為再次表明,就政治而言,他相對較為油滑,具有較強投機性。這一點,和剛剛訪華明確表態反對「薩德」的候選人文在寅完全不同。從文在寅的態度上看,他應該已經基本確立了反「薩德」立場。而就在其喊出反「薩德」後,他的支持率也超過了潘基文。

事實上,由於朴槿惠的戰略失誤,韓國這條船已經失去了平衡,這個導致不平衡的最大因素就是「薩德」。潘基文支持「薩德」,無意將會影響其選情。退一萬步,哪怕其最終當選,韓國政治也將陷入尖銳對立,日子也將很不好過。而且,現在潘基文投機,未來也將會付出代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