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機被凌空打爆 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空中對抗

@ 2017-04-03

俗話說「天高任鳥飛」,但是對於鐵鳥——飛機而言,天空雖然廣闊,卻可不是想往哪飛就往哪飛的,特別是其他國家的飛機。儘管國際間對於航空器進入他國領空有著詳盡的規定,可是有些國家總愛在他國領空界線處玩擦邊球,意圖窺探他國情報、試探他國反應。

由於飛機一分鐘就能飛過數千米甚至數十千米的距離,稍不注意,這些不懷好意的鐵鳥就會侵入他國領空,再揚長而去。因此,各國對於抵近領空或領海的外國飛機基本採取監視、攔截甚至是驅逐的措施各國軍機如何對付這些「不速之客」的呢?

打下的U2高空偵察機

首先戰機會接近外國飛機,通過無線電或手勢詢問其來意,並視情要求其離開或跟隨。如果對方不配合或是繼續我行我素,戰機將會採取攔截行動。一般多見的戰術是在領空己方一側飛行,並採取機動逐漸貼近對方,把對方「擠」出去。

還有就是儘量貼近,而且貼得很近,並用高速掠過、橫滾等機動再次警告對方「你夠了,快離開!」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雙方都在高速飛行的情況下,駕機貼近對方要求飛行員藝高人膽大。

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戰機(下)緊隨俄空軍蘇-27戰機飛行

1987年,挪威海軍一架P-3B海上巡邏機在巴倫支海上空遭到一架蘇聯防空軍的蘇-27P戰鬥機攔截。見對方在幾次警告後都沒有離開的意思,蘇-27P飛行員在駕機穿過P-3B下方,用垂尾尖端切入P-3最右側發動機,給對方劃了個大口子,幸未造成傷亡,遂得「巴倫支海手術刀」之名。雖然本次事件實際上並非刻意為之,而是操作失誤所致,但不能否認蘇軍飛行員在這次對抗中表現出的膽識。

貼身攔截的風險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意外,「4.1中美撞機事件」大家都熟知,這裡不再贅述,但還是要再次向我們的英雄王偉致敬!2014年8月,還是在南海,一架美國P-8A抵近我領海偵察,被我海航殲11B戰機以高難度的桶滾機動驅逐,引發輿論強烈關注。與「巴倫支海手術刀」相比,同樣是蘇-27系列飛機,同樣是英勇無畏的飛行員。

「巴倫支海手術刀」網絡圖

我軍殲-11B飛行員的技術顯然更加純熟過硬,繞著美P-8A飛機做了多個高難度動作,沒有發生碰撞,同樣做到逼迫對方離開。事後美國人隨即大聲叫屈,誣陷我方飛機攔截是「危險舉動、不專業」,他們似乎忘了「4.1撞機事件」

隨便找翻翻資料,就有一堆美國軍機抵近攔截別國軍機的圖片。素有「牛仔」之稱的美國海空軍飛行員在這種監視中可不像其官方宣稱的那樣「彬彬有禮」。據一些美國老飛行員的回憶,他們不僅能近距離看到對方的臉龐,甚至可以把最新一期《花花公子》的封面展示給對方看。

2014年11月,挪威空軍F-16戰機在波羅的海上空 攔截俄軍蘇34戰機,雙方飛行員還互打手勢問候。

言歸正傳,要是外國飛機還是「執迷不悟」,戰機可以對其進行警告射擊或者強行迫降,對方如果對方仍然堅持「以身試法」,那麼「不專業」的戰機飛行員也只能成全它了。

1965年4月9日,美軍就演了一出精彩的三比零帽子戲法。當天,美海軍4架F-4B戰鬥機入侵我國領空,我海航出動4架殲-5攔截。在17分鐘的混戰中,我軍一炮未開、毫髮未損,「專業」的美軍倒是擊落自己1架的F-4B,另一架F-4B在返航途中因故障墜海,這還不算完,那架擊落自己人的F-4B準備在航母降落時也突然墜海,難不成是「畏罪自殺」?

F-4B殘骸

同年9月20日,不甘心的美國人又派出一架F-104C型超音速戰鬥機,飛臨我國海南島以西海域上空忽進忽出,擦邊挑釁。我海航4師10團大隊長高翔、副大隊長黃鳳生迅速駕駛殲-6起飛截擊,高翔從距離291米處開炮,直打到39米脫離,F-104當即凌空爆炸。連高翔自己的飛機也被美機爆炸的碎片擊傷了13處,一台發動機停車。

被我海軍航空兵擊落的F-104C型戰鬥機爆炸瞬間

看來和平時期鐵翼間的較量激烈程度也絕對不亞於戰時,也只有某些人口中所稱的「不專業」飛行員才能獲勝!

作者: 虎豹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