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是中國獨立研發的、沒有任何直接原型參照的隱形重型超音速戰鬥機。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開始了新型隱形飛機的設計。進入90年代後,中國第四代戰機殲-20項目正式啟動。隨著我國在隱形技術、雷達、發動機、數字電控系統等諸多方面取得關鍵性突破,部分技術已經通過殲-10等新型戰機得到驗證,殲-20的研製速度也明顯加快。在此期間,隨著美國F-22的研製成功,我國進一步加大了殲-20的研發力度。
儘管殲-20的技術並沒有超出世界現有的技術範圍,但它卻把它們很好地結合起來。正是有了這種集成,殲-20第一架原型機很快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研製成功。殲-20是一種單座、雙發、雙垂尾、帶邊條鴨式氣動布局的隱形重型戰鬥機。從總體上看,殲-20具有以下五個明顯特點。,隱身效果好。隱形能力是第四代戰鬥機的最重要指標,也是殲-20的標誌性能力。為此,它採取了諸多措施提高隱形能力。
它採用帶邊條的鴨式布局,飛機在進氣道前部設有鴨翼,鴨翼安裝位置與主翼處於同一平面,可以提高渦流位置,保證渦流從主翼上翼面掠過。這樣,飛機付出的阻力代價小,不僅能提高飛機的速度,而且有利於達到隱身的目的。殲-20的機頭、機身呈現菱形,與F-22十分類似,斜側而簡潔,上下表面非常平直,減少了不連續平面帶來的雷達反射。機翼、鴨翼前後緣考慮了前後平行的折射因素,而大外傾、面積較小的V尾和腹鰭,也是有效的隱身措施。
殲-20表面平滑,毫無贅物。其座艙蓋也是和F-22一樣的水泡型座艙,沒有了前風擋框架的反射。為減少飛機的外形開口,殲-20的維護口蓋很少,其起落架艙的開口採用了鋸齒形邊緣設計,艙蓋較大,而且巧妙地將起落架艙和檢修窗口合二為一。另外,儘管主彈艙約有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兩倍大,但設置在機身腹部,這樣也有利於飛機的隱身。第二,機動性能強。殲-20是一種機動性、敏捷性和大仰角能力非常突出的戰機。該機採用了獨一無二的「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布局來提高飛控能力。
從機動性能看,殲-20與F-22大體相當。相比之下,T-50隻有「可動邊條」和常規平尾,在大迎角、過失速機動等極限情況下的控制能力要低於中國殲-20。第三,穩定性好。殲-20採用了外傾的全動雙垂尾設計,配合利用「渦升力」,可降低由於渦流強度的提高對垂直尾翼造成的影響,提高飛機的縱向穩定性。殲-20的腹鰭也可以增加大迎角情況下飛機的縱向穩定性。第四,近距格鬥能力強。殲-20與F-22一樣,採用了整體式座艙蓋,保證飛行員有一個良好的視野。該機使用了綜合射頻管理系統,機載相控陣雷達還具有電子對抗、數據鏈等多種用途,加之先進、完善的大螢幕機載液晶信息顯示系統,可以向飛行員提供近實時的戰場態勢感知,並提供空戰戰術的輔助決策。再配合頭盔上的顯示系統,智能化操作程度更高,極大地提高了飛機的近距格鬥能力。
它也可以由一架打開雷達探測多個目標並利用數據鏈傳輸給其他幾架保持雷達靜默的飛機,實現較隱蔽的接敵與攻擊,這也是F-22典型的攻擊形式。數架殲-20組成的編隊足以控制大片的空域,再加上其超音速巡航能力、強大的主動式電子對抗能力,預計殲-20將具備與F-22相當的作戰能力。 殲-20一旦裝備部隊,不僅會對戰爭樣式帶來巨大衝擊,也會給我們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安全增加更加強有力的砝碼,還會對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的國際關係與地緣戰略形勢帶來巨大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殲-20已經超越了武器裝備的層面,它是提升中國國際實力和地位的重要工具,它的身影背後蘊含著各國之間的戰略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