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陸軍新任參謀長比平·拉瓦特。
2016年的最後一天,印度陸軍第27任參謀長比平·拉瓦特正式走馬上任。上任後不久,他便大放厥詞,聲稱同時對巴基斯坦和中國進行「兩線作戰」的可能是切實存在的,他對印軍進行兩線作戰的能力持樂觀態度。他還說,只要需要,印軍便會毫不猶豫地動用武力。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比平·拉瓦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要發表這樣的言論?靠譜嗎?
出身軍人精英階層
北阿坎德邦地圖。
比平·拉瓦特出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的一個拉吉普特家庭中。北阿坎德邦位於印度北部,與中國和尼泊爾接壤,北部是海拔數千米的喜馬拉雅山區,南部則立刻降為一馬平川的平原,海拔高度落差極大。這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建有多座軍事重鎮,當年中印戰爭的西線交戰地點便離這裡不遠。
拉吉普特人的身份更是富有濃烈的軍事色彩。在印度歷史上,拉吉普特人以能征善戰著稱,這個族群英雄輩出,曾經長期聯合抵抗穆斯林的入侵,寫下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傳奇。
而拉瓦特家族正是一個軍人世家,祖上數代都是軍人。他父親拉楚·辛格·拉瓦特是一名退休中將。我們都知道,印度在歷史上曾經長期實行種姓制度,軍人屬於高種姓的「剎帝利」。現在,雖然印度憲法早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其影響力仍然很大,軍人在印度的社會地位很高,其中的精英階層更是絕不能以「開掛」一詞等閒視之。
比平·拉瓦特就是這樣一名高學歷高能力的精英。他早年在北阿坎德邦首府德拉敦上寄宿學校,然後又到喜馬拉雅山上英國殖民時期的「夏都」西姆拉聖愛德華學校。畢業後,他又回到德拉敦,就讀於印度陸軍學院,還獲得了「榮譽之劍」。之後,他還先後畢業於惠靈頓國防參謀學院和美國萊文沃斯堡高級指揮培訓班。他擁有馬德拉斯大學的國防學碩士學位、管理學學位以及計算機科學的學位。2011年,他又以一項出色的軍事媒體戰略研究成果被授予博士學位。
作戰經驗豐富
比平·拉瓦特在37年軍旅生涯中獲得的各類獎章。
比平·拉瓦特擁有豐富的高海拔作戰經驗和反叛亂作戰經驗,曾榮獲大量軍事獎章。1978年從印度陸軍學院畢業後,比平·拉瓦特開始在第11廓爾喀步兵團第5營服役。這也是他父親服役過的部隊,他父親曾經擔任該營營長。多年間,比平·拉瓦特一直在靠近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印北部和東北部服役:在烏里擔任連長,烏里這個小鎮位於克什米爾,距巴基斯坦控制線僅10公里;在基比圖擔任步兵營營長,基比圖位於中印實際控制線東段附近;擔任國家步槍隊第5分隊旅長,在查謨-克什比米地區執行反恐任務;返回烏里,擔任第19步兵師師長;在印東北部的迪馬普爾擔任第三兵團司令;還在浦那擔任過南方軍區總司令。他還有軍隊機關任職的豐富經驗,這也是成為一名傑出的高級軍事將領的必要條件。
比平·拉瓦特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2008年至2009年,他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在剛果(金)領導一支多國旅。到任一個月後,他便將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天鵝絨手套」戰略調整為「鐵拳」戰略。對於那些殺害平民、招募童子軍並導致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的叛亂組織,他允許使用直升機攻擊他們的據點,使用步兵戰車來打擊叛軍,並對剛果(金)陸軍實施了有力的戰術支援。
比平·拉瓦特(中)在剛果(金)維和。
2015年,他指揮印軍進入緬甸境內作戰。當年6月,在印東北部的曼尼普爾邦,18名印軍士兵遭到娜迦武裝組織伏擊身亡。印度東北部偏遠地位活躍著十餘個反抗組織,幾十年來一直在為脫離印度獨立或取得更大的自治權而進行武裝鬥爭。娜迦武裝組織就是其中之一,其大本營位於緬甸境內,長期在印緬邊境地帶活動。事發後,印軍決定派遣第三兵團第21特種傘兵營實施越境打擊行動。當時,比平·拉瓦特是第三兵團司令,這次軍事行動的指揮協調任務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在那次越境打擊行動中,印軍宣稱同時襲擊了兩個民兵武裝,對其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對其造成重創。
越境打擊民兵武裝的印特種部隊。
一年後,升陸軍副參謀長僅三周的比平·拉瓦特又遇到了新的挑戰。2016年9月,印軍烏里軍營遭到恐怖襲擊,導致印軍19名士兵死亡。比平·拉瓦特指揮部隊越過克什米爾印巴實際控制線,進入巴控區域,實施所謂「外科手術式」打擊,達成了軍事目標。
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業績幫助比平·拉瓦特獲得快速晉升。2016年1月1日,他剛剛被任命為南方軍區總司令;僅9個月後,即同年9月1日,即被提拔為陸軍副參謀長;同年12月17日被任命為陸軍參謀長,12月月底正式走馬上任。印度政府選中他出任陸軍參謀長,有悖於多年來挑選陸軍參謀長的「資歷原則」,事實上有兩位將領的級別高於他。總理莫迪看中他,與其激進的對巴政策有關,他需要一個擁有反叛亂經驗和在實際控制線作戰經驗的人來擔任這個職位。另一方面,拉瓦特也受到了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的大力推舉。2015年實施越境打擊行動時,拉瓦特與多瓦爾有過密切的接觸與互動。多瓦爾讚賞拉瓦特軍事指揮能力,而且兩人是老鄉,這有助於他們建立緊密的工作關係。
對華態度由緩和到強硬
比平·拉瓦特曾經多年在印控克什米爾和東北部中國當面部隊服役。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時,他所在的營還被派往邊境地區對抗中國軍隊。儘管如此,他的對華態度並非一直強硬。2016年4月,他接受《印度快報》採訪,被問及印中缺乏互信這一問題時,他表示,邊境地區可能存在爭議,但這不是靠陸軍來解決的。他說:「一些領土雙方都提出聲索,雙方的看法是不同的。但是,在陸軍層面上,我們希望維持和平與穩定。我們不想因為這些分歧而發動戰爭。」對於中印邊境所謂的「越境事件」,他說,由於對劃界存在分歧,雙方都有「越境」行為。「當他們進入我們的領土時,(印方)媒體進行了報道。當我們進入他們的領土時,(印方)媒體沒有報道。」 他提倡開展「二軌外交」,稱「中國具有進攻性是一種感知」。
而如今,擔任陸軍參謀長後,比平·拉瓦特不僅對巴基斯坦堅持了一貫的強硬態度,對華也毫不示弱。對於去年9月印軍對巴控克什米爾發起「外科手術式打擊」,他表示這次行動顯示了印軍的越境作戰和情報能力,一旦需要,還將再次發動有效打擊。但他也認為,印特種部隊的打擊能力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要具備像美軍海豹突擊隊深入巴基斯坦擊斃本·拉登那樣的深入滲透的外科手術式打擊能力,印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印度陸軍新任參謀長比平·拉瓦特。
比平·拉瓦特要求印軍具備進行「兩線作戰」的能力,認為同時對巴基斯坦和中國進行「兩線作戰」的可能是切實存在的,並對此持樂觀態度。他表示,印軍的能力比過去了有了很大的提升,陸海空三軍已做好聯合作戰準備。他還說,只要需要,印軍便會毫不猶豫地動用武力。
為了確保在「北部邊境」實施地面快速反應攻擊的能力,印軍正在組建第17山地打擊兵團,其兵力達90274人,分為兩個高海拔步兵師。比平·拉瓦特相信,「所有敵人都敬畏源自越境打擊能力的實力。」不過,他也承認印軍在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印方計劃沿中印實際控制線修建73條全天候公路,並在兩條陣線上修建14條「戰略」鐵路線,但相關建設工程進展極其緩慢。73條公路中只有22條竣工,而且還花了長達十年時間;鐵路項目則仍然尚未開工。他透露,印度政府準備加速推進這項工作,把這項任務由交通部轉交給了國防部,而且還宣稱不僅將要隧道工程技術用於道路建設,還要用於指揮控制中心和倉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