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電子戰實力超俄趕美 艦隊繞著日本畫地圖

@ 2017-01-13

日前,《解放軍報》頭條報道介紹了我軍東部戰區某旅電子對抗營事跡。

文章中提到,該部隊電子對抗無人機已經具備實施攻勢電子戰能力,可讓「敵方」電台失靈、雷達失效、指揮中斷等。

大家都知道,現代戰爭中制電磁權至關重要,電子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國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指標。

現代戰爭中的立體化電子戰對抗

自從無線電通訊開始為軍隊採用,戰爭中就多了一種無形的較量,而隨著軍隊電子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電子戰的烈度也愈發激烈。

雖然我們解放軍是從「小米+步槍」起步的,但在電子戰這方面也是老司機。

抗戰期間,日軍情報機關只破譯過一次延安的電碼,但隨即被我方察覺,更換了密碼。

戰爭年代中我軍使用的電台

解放戰爭期間,我軍不僅積極監聽敵軍通訊,還利用繳獲的電台干擾敵軍通訊。

建國之後,我們在更是與多個國家在電子戰上針鋒相對、頻頻過招。

上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支持下,蔣軍派遣偵察機頻繁竄犯大陸,實施戰略偵察。

美軍U-2高空偵察機

美國人連忙祭出電子戰法寶,為U-2裝上了「12系統」、「13系統」、「13C系統」電子戰裝置,數次逃脫我軍防空飛彈攻擊。

不過最終還是在我軍獨創的「近快戰法」和自研的「28號」抗干擾設備面前敗下陣來,又丟掉了3架U-2,再也不敢竄入大陸偵察。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不僅積極在越南大打電子戰,還多次採用電子干擾佯動掩護「火蜂」無人機竄犯我國領空。

圖為由C-130掛載的火蜂無人機

但美軍無人機還是屢次被我軍擊落,中國還利用其殘骸逆向仿製出了自己的無人機。

雖然我國在電子戰這方面的發展不算慢,也取得過不少戰績,但由於基礎差底子薄,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著很大差距,在實戰中遭到了巨大的壓力。

美軍EA-6B電子戰飛機

據外國媒體稱,解放軍曾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多次遭到美方的電子戰試探性攻擊。

1994年下半年,中國海空軍在舟山群島附近進行海空演習期間,美國航母在山東半島附近380千米的公海上進行戰術巡航,意圖搜集中國海軍執勤和演習的電子情報,監視中國軍隊動向。

美軍起飛多架次EA-6B電子戰飛機對我實施了大規模電子干擾,製造了大批出現的「不明飛機」,嚴重擾亂了我軍的戰備和演習,被稱為「94華南空情異常事件」。

美軍EA-6B在著艦

而在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美國派出兩艘航母緊急前往台灣東部附近海域,再次派出EA-6B電子戰飛機偵察我國東南沿海,使用強烈阻塞式電子信號,干擾我國通訊網絡。

痛定思痛,在經歷了這兩次事件後,我軍開始奮起直追,「瘋狂」發展電子對抗能力,國家甚至投入巨資專門研究電子對抗手段。

一方面,積極從美國人的老對手—前蘇聯那裡尋求支援,據外媒稱,我國從俄羅斯、烏克蘭進口了多種電子戰設備。

前蘇聯時代最偉大的電子戰神器——「汽車場」電子對抗系統和「委任狀-B1E」型自動化電子戰系統。

俄軍新型電子戰系統

一方面,下大力氣研發自己的電子戰系統,改裝電子戰飛機,建造電子偵察艦,組建電子對抗部隊。

以中國空軍為例,除了早期裝備的轟電-5、轟電-6機型,又相繼改裝了圖-154M、高新10號等大型電子戰飛機、裝備了KZ800和KZ900電子戰系統,性能不俗。

近年來,殲-10電子戰型號、殲轟-7電戰、殲-16「1612」號原型機和傳聞中的殲-15B電子戰改型,配合KG-300G、KG-600電戰吊艙、鷹擊-91反輻射飛彈等將進一步提升我軍電子戰能力。

海軍除了經常繞著日本畫地圖的「海王星」級偵察艦外,主力艦艇的電子戰系統也均得到了升級。

我軍電子戰偵查艦

而這次陸軍某部展示的電子進攻能力,則標誌著我陸軍電子對抗部隊從傳統的「電子盾牌」發展為「電子利劍」,攻勢電子戰能力得到大幅強化。

新成立的戰略支援部隊,據分析也是提升我軍電子戰、信息戰能力的重要舉措。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僅美國、俄羅斯、法國、以色列和中國具備完整的電子戰能力。據分析,解放軍的信息化作戰能力緊隨美軍之後,與俄軍並駕齊驅。

相信隨著我們軍工科技人員的進一步努力,中國將在這場無形的激戰中更具優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