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廠1月12日消息,為應對中國軍機編隊9日進入日本海,日本航空自衛隊幾乎所有空軍基地都出動戰機,最後共有30餘架軍機進行防衛警戒。日本統合幕僚監稱此次的中國軍機共有8架,隨後韓國也指稱有中國軍機越過該國防空識別區,共計出動10餘架戰機。兩國在監視結果做出不一樣的判斷,懷疑中國此次可能首度出動殲-20隱形戰機,從而測試日韓兩國的防空反應。
為迎接剛從美國結束訪問歸來的「鹽城艦」編隊,中國海軍航空兵實施一次跨海遠程訓練活動,派出6架轟-6G轟炸機、1架運-8偵察機以及1架運-9偵察機等8架軍機,從東海通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進行例行軍事訓練。此舉先後引發日本及韓國的高度關注。
原文配圖:首批殲-20接裝單位。
日本包括那霸、浜松、小松、築城、新田原、百里等多個基地在當地時間9日上午11時開始,多架F-15J戰鬥機同時起飛,甚至承擔空中指揮中樞任務的E-767,也隨後從浜鬆緊急升空支持,甚至位於厚木基地的美國海軍戰機、小牧基地6架F-15J也緊急升空。
相對日本的反應,韓國軍方就相對慢些,發布有關消息已經晚了幾個小時。韓國關注的是,中國編隊此次進入位於濟州島西南海域的蘇岩礁鄰近韓國防空識別區(2013年韓國擴大防空識別區,與中國防空識別區有重疊區域)。韓國空軍發現該情況後,緊急出動F-15K、KF-16等10多架戰機前往該識別區巡航。
日本報道指出此次的中國軍機共8架,統合幕僚監並發布拍攝圖片為證,而南韓方面則說是10餘架,但沒有秀出任何的圖片,是什麼原因造成兩國之間數量的差異,某軍事網站列出3種可能。
首先,在8架中國戰機通過對馬海峽前,還有其他戰鬥機進行護航,但在中途返回了基地,這樣符合了日韓的說法。
第二個可能性是運-9情報收集機具有電子戰能力,在航程中模擬了大機群巡邏的信號,成功欺騙了韓國空軍,而對抵近目視偵察的日本空中自衛隊沒有收到效果。
資料圖:殲20座艙。
最後一個可能是中國的確出動了10餘架戰機,但是其中有殲-20隱身戰機在高空警戒,日本航空自衛隊由於是正面應對,所以雷達發現不了,而韓國是在中國軍機飛過後進行偵察,所以在側後方可能發現了一些雷達信號,因此統計是10幾架中國戰機。
報道強調,日韓兩國在統計中國編隊上有如此微妙的差異,期間肯定是有問題的。雖然有人認為殲-20還沒有試射空空飛彈,目前還沒有戰鬥力,不可能出現在這次編隊中,但這次出動的6架轟炸機也都沒有攜帶任何武器。因此,如果殲-20出現在編隊中,也只是用於測試日本和韓國的防空反應。根據過去曝光的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空軍的滄州飛行訓練基地有2架殲-20正在做各項測試,而利用這次前往日本海的機會實施真實環境的測試,似乎並無不妥。